1981年7月四川洪水

1981年7月四川洪水

1981年7月9—14日,川渝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强降雨过程,嘉陵江、涪江、沱江流域,以及岷江和渠江流域部分地区均为暴雨所笼罩。川渝两地135个县市均普降暴雨,降雨量超过100 mm以上的面积竟达17.36万km2。嘉陵江、涪江、沱江同时出现大洪水,在嘉陵江、沱江中下游、涪江下游均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岷江、渠江也出现了较大洪水,致使四川盆地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面积洪水。长江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达85700 m3/s,为20世纪以来最大洪水。由于山洪暴发、洪水泛溢,四川、重庆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1500多万,受淹农田1300多万亩,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

川渝地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水量丰沛,除嘉陵江广元以上发源于甘肃、陕西以外,涪江、沱江均发源于四川盆地缘山区,从北向南注入长江,其集水面积共达13.6万km2。受季风交替影响,川渝地区属副热带湿润气候,水汽主要为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空气供给,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200 mm之间,降雨量由山区向盆地递减,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5—10月)降雨量一般均占全年的80%。其中暴雨多集中在7、8月。强降雨易导致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嘉陵江、涪江、沱江区内暴雨出现较为频繁。川渝地区在1485—1974年间,出现雨涝的年份有132年,严重洪涝年份17年(平均约30年出现一次);沱江干流在1325—1949年的625年中,出现大水达38次,其中内江大水入城10次(平均60年一次),嘉陵江干流在773—1949年的1177年中,出现大水达62次,其中合川大水入城达20次(平均60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