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灾情
该年降水集中、连续、普遍,洪水期持续到10月上旬才退尽,历时约3个月,灾情异常严重。据相关资料记载:“七月六日淮河洪水暴发,五道河流的洪水经河南新蔡、淮滨等地在洪河口相遇,沿淮群众闻声相率攀树登屋,呼号求救,哭声震野。洪水在老观巷、邓郢子首先漫决,平地水深丈余。群众将小孩用布包起,牛用绳捆起挂在树上。广大农村或陆沉或冲成平地。继而破任王段寿县城西湖、庙垂段邱家湖等堤。正阳关至三河尖水面东西二百里,南北四十至八十里,一望漫无边际,电话、公路交通断绝,有些村庄仅见树顶。”“豫东潢川、皖北阜阳两地区水气森森,连成几百里汪洋……遍野号哭,其状凄惨至极。”曾希圣在7月31日皖北行署生救紧急会议上指出,此次洪水,“从淮河入皖的阜南县和霍邱县起至洪泽湖为止,共被淹27个县,重灾田亩2200余万亩,轻灾田亩900余万亩,共3100余万亩,约占皖北全区土地5600万亩的3/5,淹倒的房屋共89万间,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落水,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489人,牲口农具损失巨大。受灾人口990余万,约占皖北总人口2200万之半,重灾人口690万,其中现既无衣无食无住无烧,也无青草养牛而必须迅速急救者109万人,城市被淹很多,市民需搬家者有23万人” [3]。由于此次水灾的资料残缺不全,具体的灾情损失状况已经很难统计,许多资料仅有粗略记载,但从皖北地区受灾人口、淹没土地及倒塌房屋等灾情状况足可管窥该年整个淮河流域水灾损失之惨重。
据治淮委员会不完全统计,1950年洪水期间,淮河流域成灾面积4687.4万亩,其中河南省受灾面积1873.5万亩,成灾942.4万亩,受灾人口574.4万,倒塌房屋36.27万间;安徽省受灾面积3162.75万亩,成灾面积2293万亩,受灾人口1000余万,因灾死亡771人,倒塌房屋73.92万间;江苏省成灾面积1172万亩。豫、皖、苏三省因灾损失粮食共7.9亿kg,直接经济损失达24.05亿元(当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