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灾情
2025年09月26日
三、灾情
1954年7月降雨量大而集中,造成淮河特大洪水,中游最大30天洪水量为531亿m3,超过1931年洪水量,淮河干流五河以上洪水位均超过1931年洪水位。安徽省淮北大堤失守,堤防普遍漫决,淮北平原成大片洪泛区。根据《淮河流域水利手册》记载:“河南省淮滨县几乎全县淹没,沈丘县80%以上土地积水深1~2 m。河南省合计83县2市受灾,淹田1342万亩,33970处农田水利工程被冲坏,房倒30万间;安徽省2620万亩农田受淹,房倒168万间,死亡1098人,死畜1052头;江苏省淹地1063万亩,死亡832人,冲坏桥梁1071座,涵洞156个。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连续暴雨,各河水位猛涨,内涝严重。”据《淮河流域水利手册》,全流域被淹耕地达6464万亩(宁远等,2003)。
1954年特大洪水灾情,各部积极调度抗洪救灾物资,及时调拨了通信、防洪救灾各种物资。经过抗洪抢险斗争,保住了涡东干堤、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堤防,保全了蚌埠、淮南两市以及津浦铁路的安全。抗洪中治淮防洪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