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情
淮河干流本年先后出现4次洪水过程。汛前,由于5月下旬—6月初汛期的暴雨,导致淮河干流出现第一次洪水过程。随后,6月中旬—8月上旬的几次暴雨,造成淮河干流连续出现3次洪水过程。
6月12—14日,淮河中上游沿淮两侧连降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并涨,形成淮河6月中旬后的第二次洪水,淮河润河集以上各站出现本年最大洪峰。息县站6月15日出现本年最大洪峰流量5070 m3/s;蒙洼在15日早上开闸蓄洪,王家坝站16日出现年最高水位29.56 m,相应洪峰流量(总)为7610 m3/s;润河集站16日出现年最高水位27.61 m,相应洪峰流量为6760 m3/s;正阳关站18日出现洪峰水位25.74 m,相应鲁台子站洪峰流量为6180 m3/s;蚌埠(吴家渡)站20日出现洪峰水位20.65 m,相应洪峰流量为6340 m3/s。在本次洪水过程中,蒙洼蓄洪区和童元、黄郢、建湾、南润段、润赵段、邱家湖、姜家湖、董峰湖8个行洪区先后启用。
在第二次洪水过程尚未退尽时,6月29日暴雨再次降临,大范围强降雨造成河湖水库暴涨,6月底至7月中旬淮河干流润河集以下发生本年最大的第三次洪水。王家坝闸在7月7日再次开闸蓄洪,王家坝站8日出现洪峰水位29.25 m,相应洪峰流量(总)为5910 m3/s,蒙洼再次分洪;润河集站7月7日出现洪峰水位27.55 m,相应洪峰流量为6350 m3/s;在城西湖分洪的情况下,正阳关站仍在11日出现年最高水位26.52 m,相应鲁台子洪峰流量为7480 m3/s;蚌埠站14日出现年最高水位21.98 m,相应洪峰流量7840 m3/s;洪泽湖蒋坝站7月15日出现年最高水位14.08 m,16日三河闸年最大下泄流量为8450 m3/s。入江水道由于6月来水和本次来水,高邮湖7月11日出现最高水位9.22 m。在本次洪水过程中淮干除了再次启用蒙洼蓄洪区外,又启用了城西湖、城东湖蓄洪区(瓦埠湖因内水大而未启用)、唐垛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行洪区。
淮南诸支流及淮北洪汝河本年出现大水。潢河、史灌河、淠河和池河均出现多次大洪峰,泼河、鲇鱼山、梅山、响洪甸等水库的水位为82.06 m、107.69 m、135.75 m和134.17 m,为建库以来最高水位。潢河潢川站7月4日最大洪峰流量为1710 m3/s,同日史灌河蒋家集出现最大洪峰流量,为3490 m3/s;淠河横排头11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5570 m3/s;池河明光站7月9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2160 m3/s和历史最高水位18.31 m。淮北洪汝河班台站在6月中旬出现大水,6月14日出现年最大流量(总),为2170 m3/s。颍河阜阳站年最大流量为1480 m3/s。
里下河地区出现持续高水位。7月中旬,盐城、兴化、阜宁和建湖站出现的最高水位分别达2.66 m、3.35 m、2.22 m和2.78 m。至8月中旬后,里下河地区诸站水位才回落。根据水文分析计算,正阳关、蚌埠和洪泽湖的30天洪量分别为202.0亿m3、253.5亿m3和349.2亿m3,60天洪量分别为262.0亿m3、344亿m3和460亿m3。
15座大中型水库发挥了巨大效用。在第一场准河洪水中,河南宿鸭湖水库入库流量为3280 m3/s,最大出库流量为725 m3/s,削峰90.6%,如无宿鸭湖水库拦蓄,王家坝开闸后水位将达29.7 m,相应流量将达到7330 m3/s。第二场洪水中,梅山水库入库流量为8600 m3/s,最大出库流量为2960 m3/s,削峰84%,鲇鱼山水库入库流量为2700 m3/s,及时关闸与梅山泄量错峰,否则史河、灌河蒋家集流量将从3700 m3/s增大到10000 m3/s以上,润河集流量将超过7500 m3/s (实际为4750 m3/s)。淠河横排头水文站经佛子岭,响洪甸水库拦洪削峰70%~80%,否则将达到8000 m3/s (实际为5110 m3/s)。由于上游水库及时拦蓄38亿m3洪水,加上淮河中游17个行蓄洪区的有效使用,滞蓄洪水约30亿m3,使淮河洪峰流量和水位得到控制,否则正阳关流量可能达到13000 m3/s,水位将超过28 m;蚌埠流量将超过10000 m3/s,水位将超过1954年。若出现那种情况,洪水对淮北大堤及重要工矿城镇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洪水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洪水来得早。5月下旬即出现中等洪水,6月中旬又出现大洪水,这样的情况仅在1956年出现过(6月20日)。二是洪水持续时间长,洪峰连绵不断。正阳关超警戒水位时间为32天,蚌埠超警戒水位27天。7月4日,当潢川、蒋家集出现洪峰,向淮河中游推进时,5—6日,淮干中上游自上而下又普降大暴雨,中游河道形成峰上加峰、水上加雨的严重局面,中游行蓄洪区被迫启用。8—11日,大暴雨再次集中在大别山区,鲇鱼山、梅山、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等水库严重超限,洪水大量下泄,史河、淠河再次形成洪峰,为降低中游淮干正阳关、蚌埠水位,城东湖、城西湖、荆山湖被迫开启。三是洪量大,包括行蓄洪量和水库拦蓄量。此次洪水过程中,30天的洪泽湖进水量为370亿m3,约为20年一遇;60天进洪量为572亿m3,约为30年一遇,仅次于1954年。四是内河水位高,涝灾重。由于今年暴雨长期在中游沿淮上空停滞,沿淮两侧连降暴水,累积降雨量在500~700 mm,该地区大量降水汇流快,抢先进入河槽,沿淮上、下一起涨,水面比降十分平缓,中游洪水下泄缓慢,河水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八里湖、焦岗湖、西肥河洼、泥河洼、瓦埠湖、高塘湖等湖洼地由于排涝能力有限,沿准洼地形成了“关门淹”的局面。另外,洪泽湖周边,里下河地区处在暴雨中心,亦因排洪不及时而内涝十分严重。据初步统计,内涝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85%左右。五是洪水组成十分不利。首先是在沿淮两侧及以南下雨,致使淮河上游及南岸各支流来水将底水抬高,而后沿淮河中游连续降大暴雨。雨随水走,造成峰上叠峰,整个河段水位比降十分平缓,同一水位流量减少很多,出现了“高水位、中流量,大防汛,重内涝”的局面。如与1954年比较,同级水位向家坝流量偏小约20%,润河集偏小约20%,正阳关偏小约40%,蚌埠偏小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