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情

二、水情

9月5—6日,乌江流域龚滩水文站以下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较嘉陵江降雨稍迟,范围较小,流域内平均降雨量为70 mm;武隆水文站9月6日2时从低水流量为1460 m3/s起涨,经过21小时的涨水过程,9月7日1时出现了水位187.6 m、流量8270 m3/s的洪峰,水位涨幅达14.7 m,流量增幅达

6810 m3/s。

长江上游宜宾—重庆段平均降雨量36.8 mm(9月3—5日),上游干流洪水与支流嘉陵江洪水的组合,导致重庆市寸滩水文站从9月4日8时的19400 m3/s起涨,9月7日14时出现洪峰流量58200 m3/s。9月7日11时出现了水位183.28 m、流量达58200 m3/s的洪峰;涨水历时105个小时,水位总涨幅达14.9 m,流量净增40000 m3/s,且流量在50000 m3/s以上的持续时间长达60小时。

重庆—宜昌平均降雨量为77.3 mm(9月3—5日),由于寸滩水文站以上洪水与乌江洪水的遭遇,加上三峡区间洪水的汇入,长江上游控制站宜昌水文站的流量从9月4日20时的20300 m3/s起涨,9月8日2时达到58600 m3/s。受三峡水库调蓄,其后流量短暂回落。在入库洪峰过后,蓄水量下泻,宜昌流量又持续上涨,于9月9日9时出现洪峰,洪峰水位为53.95 m(超警戒水位0.95 m),相应洪峰流量为61100 m3/s。随着上游洪峰和区间来水消退,宜昌流量逐步下降,到9月10日16时,宜昌站水位退到警戒水位下(52.82 m),相应流量为51800 m3/s。至9月19日20时,流量退到18700 m3/s。

长江宜昌至沙市河段除茶店站外全线超警戒水位。宜都茶店站洪峰水位为51.37 m,超设防水位1.14 m,超警戒水位0.14 m,洪峰流量60200 m3/s,超警戒水位历时16个小时,超设防水位历时81个小时。枝江董市站9月9日13时,洪峰水位为47.27 m,超警戒水位0.17 m,历时24个小时,超设防水位87个小时。刘巷站9月9日14时,洪峰水位为46.25 m,超警戒水位0.25 m,历时34个小时,超设防水位达90小时。七星台站9月9日14时,洪峰水位为45.60 m,超警戒水位0.20 m,历时33个小时,超设防水位达92个小时。沙市站9月9日16时 ,洪峰水位为43.43 m,超警戒水位0.43 m,洪峰流量为47900 m3/s,超警戒水位历时55个小时,超设防水位历时106个小时。

此次洪水过程有以下几个特征:

(1)秋汛出现大洪水,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历史水文资料统计表明,宜昌站秋汛(即9月份)大于60000 m3/s的洪水曾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1896年9月4日,洪峰流量为71100 m3/s;第二次是1945年9月6日,洪峰流量为67500 m3/s。本次洪水洪峰流量与历史同期相比排第三位,但出现时间较前两次晚。洪水涨幅大、涨率快。本次洪水主要由寸滩以上干支流和乌江来水组成,三峡区间大暴雨形成的洪水在起涨初加入,导致涨水时间提前。在洪水到来之前,长江中游水位普遍较低,洪峰来势快、流速快,过峰以后,消落也快;宜昌水文站涨水历时123个小时,落水历时231个小时,总涨落历时354个小时。宜昌水文站的流量从9月4日20时的20300 m3/s起涨,9月9日9时的洪峰流量为61100 m3/s,流量涨幅为40800 m3/s,水位涨幅达7.63 m,为1981年以来的最大值。洪峰传播时间缩短。9月7日2时合成出现入库洪峰流量,至9月8日8时,洪峰流量到坝址,洪峰传播时间仅30个小时,较水库蓄水前42小时左右缩短。洪峰流量大、水位高。宜昌站洪峰流量和水位为1998年以来最大值。上下游站洪峰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本次洪水由于长江中游水位较低,加之上游来水猛、流速快,宜昌与沙市水文站洪峰水位落差达10.52 m,为1981年以来的最大值。枝城站9月9日洪峰流速达4.39 m/s,为荆江河段实测 历史最大流速。

(2)长江上游秋汛发生时间晚、量级大。9月,长江上游各大支流均有大的来水,金沙江屏山站月初开始流量持续上涨,并于5日、9日、12日三次出现洪峰,其中以9日16200 m3/s的洪峰流量为最大;岷江高场站4日起涨水,8日出现洪峰流量8480 m3/s;嘉陵江三大支流均出现较大洪水,以渠江洪水最为严重,罗渡溪站6日出现洪峰水位225 m,相应洪峰流量23600 m3/s,洪峰水位、流量均位居建站以来第二位(历史最大流量24000 m3/s,1975年10月);涪江小河坝站4日洪峰流量为2240 m3/s,嘉陵江武胜站5日洪峰流量为7340 m3/s;嘉陵江北碚站6日出现30600 m3/s的洪峰流量。与此同时,长江上游干流区间也出现较强降雨,加之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来水汇聚寸滩,寸滩7日出现洪峰流量58200 m3/s。嘉陵江洪水是长江干流秋汛洪水的主要来源。

(3)重要支流洪水严重。嘉陵江流域9月2—5日平均面降雨量为151 mm,渠县站9月3日最大降雨量达253.2 mm,宣汉站最大连续3天降雨量达到413.9 mm(9月3—5日)。受此强降雨影响,渠江支流巴河9月3日晚开始涨水,随着雨区东移,渠江上游另一支流川河水位陡涨,在渠江干流底水较高时叠加相遇,形成渠江干流大洪水。渠江三汇水文站9月5日20时,洪峰流量达22900 m3/s,为历史第四大洪水;渠江罗渡溪水文站出现了建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超保证水位达3 m;9月4日8时起涨,经过55个小时的急速上涨,9月6日15时出现了水位225 m、流量达23600 m3/s的洪峰,水位涨幅达20.95 m。嘉陵江控制站北碚水文站9月4日2时起涨,经过63个小时的迅速上涨,9月6日17时出现了水位202.2 m、流量达30600 m3/s的洪峰,水位涨幅达21.1 m,流量增幅达29100 m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