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来说,能做出这样的抉择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大夫们历来鄙视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这就造成了越来越脱离实际的学风。宋应星从自己痛苦的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了空洞务虚的理学弊端,他终于“在沉默中爆发”,走上他人生极为重要的一段旅程。
饱经忧患的宋应星在母亲去世3年后,即崇祯七年(1634年),在家乡西南的袁州府分宜县谋得一个教谕的差事,是个未入流的下等文职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