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写书香
墨有黑、红、蓝、黄等色,而以黑色为大宗。墨是由烟(炭黑)和胶结合而成的,松烟和油烟是制墨的主要原料。用桐油、菜籽油、猪油烧成的烟灰制墨的占十分之一,取松烟制墨的占十分之九。明清以来,以安徽绩溪、屯溪、歙县等地所出的墨质量最好,最为世人所推崇,称为“徽墨”。
油烟制墨
烧桐油取烟时,每斤油可获得上等烟1两多。手脚伶俐的,一个人可同时照管二百多个专门用于收集烟的灯盏。如果刮取烟灰不及时,烟就会过火而质量下降,同时也造成油料和时间的浪费。
松烟制墨
松烟是松木经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烟炱(tái),源起甚早。松烟的烧制有多种方法,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去松脂
在松木的根部打孔,用油灯烧烤,使松脂流出。若松脂不去净,用墨时会有滞结之弊。
烧松木取烟
用竹条拼接成30多米长的圆顶棚屋,内外和接口都要用纸和草席糊紧密封,每隔一段留出一个小孔出烟。竹棚下接地处要盖上泥土,里面砌砖时要事先留出烟道。将砍下的松木结成一定尺寸,放在竹棚内烧数日。烧松烟时,点燃松木与放烟都是从头节开始,逐节进行,直到棚尾。松烟经烟道附着于棚壁,停烧冷却后,用鹅毛回收松烟。棚尾的“清烟”颗粒最细,可制上乘的书画用墨,中段的“混烟”可作一般墨料,近端的“粗烟”只能作为印刷用墨,仍要研细后方可使用。
徽墨的制作工艺
徽墨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以绩溪胡开文墨厂所用制作工艺为例,主要工序如下:
炼烟 将桐油加热雾化后再燃烧得到烟炱。这种方法的效率很高,所得油烟质地良好。炼好的烟要存放三年,退去“火性”,避免墨锭过燥。松烟在用前须加水浸泡数日,再用筛网淘洗,去除杂质。
制胶 胶用动物皮、骨熬煮而成,可将烟炱黏结成块。从前曾用鹿角胶和鱼鳔胶,现在用皮胶和骨胶,骨胶质地较次,用作普通墨锭。
和料 烟、胶及辅料的配比对墨质影响很大,故“和料”是徽墨制作的秘诀,通常一家作坊只有一人掌握全部诀窍。和成的料称墨稞(kē),须放在加热的炕炉内保温。
杵捣 墨稞用方铁锤反复捶打,万捶不厌。捶打后的墨料烟细胶匀,呈网状结构的胶将细微且高度分散的烟炱包裹起来,墨质变优。
压模 墨模又称墨脱,由“七木辏(còu)成,四木为墙,夹两片印板在内,板刻墨之上下印文,上墙露笋用栓,下墙暗笋嵌住墙,末用木箍之,出墨则去箍”(《墨法集要》)。墨模中带有纹样、文字的木板称为“墨印”,用坚实的石楠木刻制。
晾墨 需时至少半年,其间须翻晾以防变形,有的还要用纸包裹和吊挂起来晾干。
晾墨
打磨 方法各异,明代方于鲁所用刮磨法是“磋以锉,磨以木贼,继以脂帚,润以漆,袭以香药”(《方氏墨谱》),以达到“其润欲滴,其光可鉴”的效果。
打磨
填字 依照墨锭的图案、文字填描金银粉或其他颜料。
包装 制成的墨锭入盒,包装出售。好墨要配好盒,方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