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铜

冶铜

红铜、黄铜、白铜、响铜

红铜要加锌才能冶炼成黄铜,再熔化以后才能制造成各种器物。如果加上砒霜等配料冶炼,可以得到白铜。白铜加工困难,成本也很高,只有阔气的人家才用得到它。用炉甘石升炼而成的黄铜,熔化后要趁热锤打。如果是加锌炼成的黄铜,则要在出炉冷却后再锤打。铜加锡炼成的响铜,可以用来制作乐器,制造时要用一块完整的响铜来加工,而不能用焊接而成的。

至于其他的方形或者圆形的铜器,都可以通过焊接或加热来黏合。小件的焊接用锡粉作为焊料,大件的焊接则要用响铜的粉末作为焊料,把响铜打碎加工成粉末,用米饭黏合后再进行舂打,最后把饭渣洗掉便能得到铜粉了。如果不用米饭黏合的话,舂打时铜粉就会四处飞散产生很大损耗。焊接银器要用红铜粉作为焊料。

锻造乐器

锣不必经过铸造,在金属熔成一团之后直接精心锤打即可。锤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用的锣)与镯(即铜鼓)时,则要先铸成圆片,然后将铜料铺在地上锤打,铜块或铜片会由小逐渐延展开,冷锤锤打后,锻件会发出乐声。铜鼓的中心要打出一个突起的圆包,然后再用冷锤敲定音色。声音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重打数锤的声调比较低,而轻打数锤的声调比较高。铜质经过敲打以后,表层会呈白色而无光泽,但是锉过之后又会呈现黄色且恢复光泽了。

现代冶铜技艺

长子响铜乐器

定音:完全抛光后,继续调整音色、音质和音调

山西省长子县手工制造响铜乐器历史悠久,享誉天下。

长子铜钹以铜锡为原料,配料后装入坩埚熔化,然后倾入铁范内成为饼状铜锭。铜锭经过高温加热后水淬,继之以反复锻打成型,经精心地表面加工和调音得到成品。所制响铜乐器品类繁多,主要有平调大锣、蒲剧锣、高调锣等数十种之多。这项技艺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锻制云南白族铜火锅

云南白族铜火锅

云南白族锻制火锅,一般是夫妻一起干。锤打火锅粗坯时,妻子当副手,帮助将工件退火、上料。用手工成型时,妻子做些粗活,锤打火锅的配件。做细活都以男人为主,特别是烟筒的收型,既是重活又是细活,多由男人锤打。

云南大理白族铜匠李师傅,42岁,鹤庆县罗伟邑村人,15岁学艺,是铜匠村里优秀的艺人,造型能力强。他制作的铜锅造型饱满圆润,线形转折、体量比例都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