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
蜂蜜的发现和采集
蜂蜜的发现和采集,是人类获取甜食的进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最初,蜜的唯一来源是采集野生蜂蜜。但野生蜂蜜不仅产量有限,采集起来也十分危险。这就促使人们去观察蜂群的生活规律,探索人工养蜂的办法,这样更便于获取蜂蜜。
中国养蜂的历史始于东汉。当时著名的汉阳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养蜂人姜歧,因养蜂致富。姜歧不仅善于养蜂,还将养殖技术传授给许多人,使数千家因此获利,他也因此成为当地名人。
据宋应星记载,当时的蜂蜜出自人工养蜂的只占十分之二。蜂蜜没有固定的颜色,有青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褐色的,随各地方的花性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菜花蜜、禾花蜜等。
蜂王出游
不论是野蜂还是家蜂,蜂群都有蜂王。蜂王一生从来不外出采蜜,每天由群蜂轮流值班,采集花蜜供蜂王食用。蜂王在春夏造蜜季节每天出游两次,出游时,有8只蜜蜂轮流值班伺候。等到蜂王自己爬出蜂巢口时,就有4只蜂用头顶着蜂王的肚子,把它顶出,另外4只蜂在周围护卫着蜂王飞翔而去,游不多久(约1小时)就会回来,回来时群蜂还像出去时那样顶着蜂王的肚子并护卫着把蜂王送进蜂巢。
家养的蜜蜂从东邻分群到西舍时,一定会分一个蜂王的后代去当新的蜂王。乡下养蜂的人常常用喷洒甜酒的酒糟来招引蜜蜂进行分房,届时群蜂将组成扇形阵势簇拥护卫新的蜂王飞到新的居处。
“蜂反”和“杀一儆百”
喂养家蜂的人,有的把蜂桶挂在房檐底下的一头,有的就把蜂箱放在窗子下面,都钻几十个小圆孔让群蜂进入。养蜂的人,如果打死一两只家蜂还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打死3只以上的家蜂,蜜蜂就会群起而攻击蜇人,这叫作“蜂反”。蝙蝠最喜欢吃蜜蜂,一旦它钻空子进入蜂巢,那就会吃个没完没了。如果打死一只蝙蝠悬挂在蜂巢前方,其他的蝙蝠也就不敢再来吃蜜蜂了,俗话叫作“杀一儆百”。
蜜脾—甜蜜的来源
蜜蜂酿造蜂蜜要先制造蜜脾,蜜脾的样子如同一片竖直向上排列整齐的鬃毛。蜜蜂吸食咀嚼花蕊的汁液,一点一滴吐出来积累而成蜂蜜。
割取蜜脾炼蜜时,会有很多幼蜂和蜂蛹死在里面,蜜脾的底层是黄色的蜂蜡。深山崖石上的蜂蜜有的几年都没有割取过蜜脾,蜜脾已经成熟,用长竹竿把蜜脾刺破,蜂蜜就会流下来。
土穴中产的蜜(“穴蜜”)多出产在北方,南方因为地势低气候潮湿,只有“崖蜜”而无“穴蜜”。500克蜜脾,可炼取400克蜂蜜。西北地区所出产的蜂蜜占了全国的一半,可以与南方出产的蔗糖量比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