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制容器的烧制

陶制容器的烧制

除了砖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容器也是陶器中的一大类。宋应星在书中描述了瓶、缸的制作过程。

瓶窑用来烧制小件的陶器,缸窑用来烧制大件的陶器。山西、浙江两省的缸窑和瓶窑是分开的,其他各地的缸窑和瓶窑则是合在一起的。制造大口的缸,要先转动陶车分别制成上下两截,然后再接合起来,接合处用木槌内外打紧。制造小口的坛瓮也是由上下两截接合成的,只是里面不便捶打,便预先烧制一个像金刚圈那样的瓦圈承托内壁,外面用木槌打紧,两截泥坯就会自然地黏合在一起了。

缸窑和瓶窑都不建在平地上,而是必须建在山冈的斜坡上,长的窑有八九十米,短的窑也有三十多米,几十个窑连接在一起,一个比一个高。这样依傍山势,既可以避免积水,又可以使火力逐级向上渗透。几十个窑连接起来所烧成的陶器,其中虽然没有什么昂贵的东西,但也是集合大量人力、物力而造出来的。

窑顶的圆拱砌成之后,上面要铺一层约10厘米厚的细土。窑顶每隔1.6米左右开一个透烟窗,窑门是在两侧相向而开的。小的器物装入最低的窑,大的缸、瓮则装在最高的窑。烧窑是从最低的窑烧起,两个人面对面观察火候。烧制130斤陶器,大约需要用柴100斤。当第一窑火候足够之时,关闭窑门,依次在第二个窑门点火,就这样逐窑一直烧到最高的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