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的制作

朱砂的制作

什么是朱砂

朱砂古时称作“丹”,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亦夹杂有雄黄、沥青等物质。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可以经久不褪。我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

上等的朱砂,产于湖南西部的辰水、锦江流域以及四川西部地区,朱砂里面虽然包含着水银,但人们不用它来炼取水银,这是因为光明砂、箭镞(zú)砂、镜面砂等几种朱砂比水银还要贵上三倍,如果把它们炼成水银,反而会降低它们的价值。只有粗糙的和低等的朱砂,才用来提炼水银。

粉末状的朱砂

朱砂矿的开采

上等的朱砂矿,要挖土30多米深才能找到。矿苗初现时,会先看见一堆白石,叫作朱砂床。矿床附近的朱砂,有的像鸡蛋那么大。次等的朱砂矿不一定会有白石矿苗,挖到十几米深就可以得到。这种次等朱砂以贵州东部的思南、印江、铜仁等地最为常见,而陕西商县、甘肃天水市一带也有出产。

次等朱砂不能入药,只供研磨作画与提炼水银用。如果整个矿坑都是质地较嫩而颜色泛白的,就不用来研磨做朱砂,而全部用来炼取水银。如果砂质虽嫩但其中有红光闪烁的,就用大铁槽碾成粉末,然后放入缸内,用清水浸泡三天三夜,把浮在上面的砂石撇出来,倒入别的缸里,这是二朱;把下沉的取出来晒干,就是头朱。

天然朱砂矿石

炉炼白朱砂

用次等朱砂或二朱作为原料,加水搓成粗条,盘起来放进锅里。每锅共装15公斤,下面烧火用的炭也要15公斤。锅上面还要倒扣另一口锅,顶部留一个小孔,两锅的衔接处要用盐泥加固密封。锅顶上的小孔和一段弯曲的铁管相连接,铁管通身要用麻绳缠绕紧密,并涂抹盐泥加固密封,使每个接口处不能有丝毫漏气。曲管的另一端则通到装有冷水的罐子中,锅中产生的蒸汽冲到罐中,遇到冷水而凝成水银。起火加热煅烧约10小时后,朱砂就会全部化为水银布满整个锅壁。冷却一天之后,再收集凝结的水银。

银朱的由来

把水银再炼成朱砂,就叫作银朱。制作时用一个开口的泥罐子或者用上下两口锅。每斤水银加入天然硫黄2斤一起研磨,要磨到看不见水银的亮斑为止,并炒成青黑色,装进罐子里。罐子口要用铁盏盖好,盏上压一根铁尺,并用铁线兜底把罐子和铁盏绑紧,然后用盐泥封口,再用三根铁棒插在地上鼎足而立,用以承托泥罐。

点火煅烧,需要约三炷香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用废毛笔蘸冷水擦铁盏面使其降温,水银便会变成银朱粉凝结在罐子壁上,贴近罐口的银朱色泽更加鲜艳。用这种方法升炼成的朱砂跟天然朱砂研成的朱砂功用差不多。

皇家贵族绘画,用的是辰州(今湖南沅陵)、锦州(今湖南麻阳)等地出产的丹砂直接研磨而成的粉,而不用升炼成的银朱粉。书房用的朱砂通常胶合成条块状,在石砚上磨就能显出原来的鲜红色。但如果在锡砚上磨,就会立即变成灰黑色。漆工用朱砂调制红油彩来粉饰器具时,和桐油调在一起就会色彩鲜明,和天然漆调在一起就会色彩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