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盐

井盐

我国内陆不少地区因山高水险、交通不便,海盐和池盐的运输十分困难,人们不得不设法就地取材。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地下就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很多地区都可以凿井取盐。采盐的井叫作盐井,开采出的盐叫作井盐。我国井盐开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四川为井盐开采的发祥地,自贡地区周围盐井分布最多,至今仍为我国的“盐都”。

四川自贡的燊海盐井遗址,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井深1001.4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古人如何挖出千米深盐井

古人用铁锥来凿井,又称作“锉”。铁锥坚固锋利,锥身用两半竹片夹住,再用绳子缠紧做成柄。每凿进两三米深,就要用竹子续接,加长锉柄。两手举锉用力夯下,把石头舂得粉碎。随后把长竹接在一起再捆上铁勺,把碎石挖出来。

挖掘一定深度,放置一个石圈;继续挖掘,石圈沉降,上面再加上一个石圈……如此递进,石圈对井壁起到加固作用,确保深井不致坍塌。这也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技术。打一眼深井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而打一眼浅井一个多月就能够成功。

明代的新发明

明代除在上部加石圈护井外,还以中空长竹筒为固井套筒,需先钻出大口井腔(大窍),以井架(楼架)支撑,使用大型钻具“鱼尾锉”开凿。井上安设足踏碓架、牛拉绞盘及其传动系统(花滚),利用绞车收放或踏板起落之势引动钻头冲击岩层。

不管用何种方式驱动钻头,每钻进半米左右都应取下钻具,将底部有单向阀门的中空长竹筒送入井中,汲取碎石屑及泥水,然后再继续钻进。

钻井的意外发现

四川西部地区有一种火井—天然气井,当地人用天然气煮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最早是直接将盆放在气井口上燃气煮盐。后来采用竹筒引气煮盐:将长长的竹子去掉竹节,再拼合起来用漆布缠紧,将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用曲管对准锅脐,把卤水接到锅里,卤水很快就沸腾起来了。

天然气充分燃烧时火焰颜色难以察觉,古代人不了解这一点,未见火苗,只看见水沸腾,再打开竹筒一看,没有一点儿烧焦的痕迹,人们觉得这种看不见的火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