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皮制衣

兽皮制衣

古人也爱穿皮草

凡是用兽皮做的衣服,统称为“裘”。贵重的有貂皮、狐皮,便宜的有羊皮、麂(jǐ)皮,价格的等级约有上百种之多。

羊皮衣都是用绵羊皮制成的,老羊皮衣价格低贱而羔羊皮衣价格贵重。古时候,羔羊皮衣只有士大夫们才能穿,明代时西北的地方官吏也能讲究地穿羔羊皮衣了。老羊皮经过芒硝鞣(róu)制之后,做成的皮衣很笨重,是穷人们穿的。

麂子皮去了毛,经过芒硝鞣制之后做成袄裤,穿起来又轻便又暖和,做鞋子、袜子就更好些。虎豹皮的花纹最美丽,将军们用它来装饰自己,显示威武。猪皮和狗皮最不值钱,脚夫苦力用它们来做靴子、鞋子穿。西部各少数民族最注重用水獭皮做成细毛皮衣的领子。

鄂伦春妇女的狍(páo)皮加工技艺

从前,鄂伦春妇女是加工皮毛制品的能手,具有削皮子、晒皮子、发酵、刮皮子、熟皮子、染皮子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及相应的工具。

狍皮加工工具

猎刀

木槌

猎刀,用以剥皮和削刮肉筋、脂肪;

木槌,用以砸软风干的狍皮;

木铡刀,上部有锯齿,用来将狍皮铡软;

皮梳子,带有锯齿的刮皮工具,用来刮削脂肪和筋,使狍皮逐渐软化;

“贺得勒”,在弧形木柄内安装带刃铁片,狍皮刮好后,用它反复鞣刮,使之逐渐变软至洁白如棉布。

狍皮熟制工艺

熟皮步骤包括晒皮子、敲打平整、发酵、刮皮子、鞣制、熏烤等。一般将皮子晾晒至八成干,用木槌敲打,再用带齿的皮梳子刮,去掉脂肪肉筋,初步鞣软。

发酵 将狍肝煮熟碾碎至稀糊状均匀涂在皮板上,然后把皮子卷合存放待其发酵。也可用柞木腐皮代替狍肝,朽木多菌类,也能使皮子发酵。

鞣皮 狍皮发酵后,须用刮刀将肉筋、脂肪刮除,皮革才会柔软。

刮皮 刮去多余的皮渣,再反复鞣制,使皮子洁白如棉布。最后将皮子拉撑,转着拉,再转着鞣制。这样,皮子不仅更加柔软,而且能恢复原大。

熏烤 皮子熟制后,还要用火熏烤,使之定形并防止生虫。

狍皮缝制

鞣皮

熏烤

制作狍筋线

鄂伦春人制作狍皮物品,不用尺子也不画粉,全凭经验,可轻轻搓压狍皮,使其呈现自然折痕,作为裁剪线,根据折痕剪出所需的形状。缝边时讲究皮毛的方向,毛锋均朝下。

鄂伦春人缝制皮制品主要使用狍筋线。狍筋是狍子后背里脊肉上的筋腱。将狍筋剥下,风干后用木槌反复砸捣,成为很细的纤维后再搓成线。用狍筋线缝制的皮制品经久耐用,即使皮板腐烂,筋线也不会开绽。

狍皮的装饰技艺

对皮毛特性的熟知和对天然材料的运用成就了鄂伦春族独特的狍皮装饰技艺。工艺精湛、花纹漂亮的狍皮制品承载着一种传统文化,体现了游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个性。

染色 鄂伦春族皮毛服装的染色和装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老年人的袍服多为狍皮本色,而年轻人的狍皮服装多以黄色和黑色的花纹装饰。

刺绣 鄂伦春族的刺绣有两种:一是用彩色丝线或毛线在皮板上刺绣图案,绣法以平绣、锁绣、滚边绣为主;二是将染色皮剪成各种花纹补绣在皮制品上,并在花纹边缘以丝线绣缀。

剪皮 剪皮是鄂伦春族的女性艺术,早先是剪皮,后来又形成了剪纸艺术,它们都是用于装饰狍皮衣物的。

鄂伦春族年轻女子的袍服

镶嵌 镶嵌工艺有两种形式,一是纯皮毛镶嵌工艺,用两到三种毛色反差较大的皮毛(如黑与白、黄与白、黄与黑、黑白黄相间等)组合。用两种颜色的皮毛剪出同一种图案,然后互换镶嵌,是最具特色的皮毛镶嵌装饰技法。二是补花,首先以黑色皮剪出纹样贴在皮板上做补花,由中心纹饰和边饰组成图案。

补花滚边绣狍皮包

皮毛镶嵌狍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