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现状
(一)从研究文献分布看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变化
鉴于与在线教育含义类似的表述较多,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以在线教育、在线教学、网络教育、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翻转课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微课、混合式学习等为主题词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SCI、EI、CSSCI、CSCD等相关期刊上的有关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方面的期刊文献,检索结果共580篇。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对检索出的文献作者和机构等信息进行提取,生成作者合作图谱和机构合作图谱,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热点分析。VOSviewer图谱工具可以分析文献的共引和共现数据信息,故其导出的文献计量图谱可用于分析研究热点。在图谱中,相同颜色代表同一聚类;节点大小反映的是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节点越大,则代表出现的频次越多;节点间的距离和连线的多寡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密切程度。
1.研究文献发表变化趋势
检索出来的580篇文献按时间维度分布如图1-1所示。从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文献分布图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发表中小学在线教育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数量呈递增趋势,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对在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递增的过程中。在2020年,中小学在线教育相关研究文章数量发生了剧增,是因为这一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国开展了覆盖面高达2亿中小学生的超大规模在线学习,使在线学习从个别化参与走向全员参与,在线教育由教学辅助上升到主要教学方式。但是,大规模在线教育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由此许多学者开始进一步探索在线教育的优劣及影响因素,寻找更适合中小学的在线教学模式。2021年在线教育相关研究文章还是较多,但相比2020年发文量有所下降,可见学者对于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关注度发生了变化。

图1-1 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文献分布图
2.作者分布与合作网络
将作者姓名作为网络节点,其中发文量在1篇以上的作者之间形成合作知识图谱(见图1-2),共得到11个聚类结果。由作者合作关系图可以看出,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的陈丽和郑勤华、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的王继新、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陈实、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王志军和李彤彤,以及来自中国电化教育馆的赵宏等,各聚类的内部成员之间合作相对紧密,不同聚类之间的合作不多。

图1-2 作者合作关系图
在580篇文献作者所在的机构中,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形成机构合作知识图谱(见图1-3)。由作者机构合作分布图可知,有合作关系的机构聚类主要有10个,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7所师范高校;西南大学、清华大学2所综合高校;中央电化教育馆。各聚类内部机构间合作相对紧密,不同聚类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可见,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师范高校是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不同类别、地区机构之间联系与交流不多。

图1-3 作者机构合作分布图
3.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580篇文献中出现频次不少于10次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1-4)。由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看出,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分别为在线教育、在线学习、在线教学、翻转课堂、远程教育、远程学习、在线课程等,可见研究主题相对比较集中。其中“翻转课堂”这一关键词突显度与在线教育、在线学习相当。“翻转课堂”因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TED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而为人所熟知,其最早出现在2012年的《远程教育杂志》期刊上。“翻转课堂”体现的是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教学模式,该词一出现,就引来一波研究热潮。

图1-4 关键词聚类图谱
4.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从文献期刊来源分布来看,580篇文献中有370篇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等教育技术类专业核心期刊(见图1-5)。

图1-5 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图
(二)从类别纬度看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侧重点
从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图中选取文献量分布最多的10个核心期刊,即《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教学与管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人民教育》等期刊上发表的370篇文献作为内容分析的研究样本(见表1-1)。《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刊物,是教育部从思想、政策、业务上指导全国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从表1-1中可以看出,在2020年之前,《人民教育》期刊没有刊发过有关在线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2020年突然刊发了9篇在线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这几篇文章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在线教育与学校变革、在线教育与中国教育未来、在线教育与教育生态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由新冠疫情引发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
表1-1 内容分析样本单位:篇

对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研究可分成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资源开发研究、教学评价研究、信息素养研究、教学治理研究、空间建设研究及其他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是指对中小学在线教育及相关概念、内涵和价值界定,以及在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研究主要是指在线教育在学校、学科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线学习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是指在线教育模式、在线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模式等方面的教与学研究;资源开发研究主要是指在线教育资源、在线学习资源、在线课程,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的研究;教学评价研究主要是指在线教学评价、在线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信息素养研究主要是指开展在线教育时师生、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信息素养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教育治理研究主要是指在线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根据类目界定,对内容分析样本进一步归类得出有关中小学在线教育研究的内容分析类目表(见表1-2)。
表1-2 内容分析类目表单位:篇

续 表

1.侧重在线教育应用研究,同时兼顾理论研究、治理研究与模式研究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量最多,占总文献量的32.4%;其次是关于中小学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占比分别为16.0%、14.6%、14.6%;关于在线教育资源开发、师生信息素养、在线教学评价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占比依次是9.2%、5.4%、4.3%、2.4%(见图1-6)。

图1-6 在线教育研究类目分布图
如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变化趋势图所示(见图1-7),应用研究方面的发文数量总体上呈现波浪形趋势(有些反复,总体平稳且略有上升),2015年发文量最多,多数是微课资源的应用和在线学习效果研究方面的文章。模式研究文献量变化总体平衡,2014年有个文献量高峰,内容侧重于翻转课堂模式研究,这与应用研究中2015年文献量高峰点有契合。

图1-7 应用研究、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文献变化趋势
回顾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发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2年开始启动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希望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讲授,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如图1-7所示,在线教育理论研究文献整体也呈上升趋势,前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在线教育、翻转课堂的概念本质、特征要素的界定,到2020年理论研究的文献量激增,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在线教育的价值作用、混合式教学、在线教学质量等方面,这是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研究者开始重新挖掘在线教育的价值,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2020年之前,在线教育治理研究文献比较少,每年文献量变化不大,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远工程和城乡在线教育公平,以及翻转课堂本土化等问题上。2020年有关在线教育治理研究方面的文献量剧增,达到了最高点,这是因为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国开展了超大规模在校学生线上学习,在线教育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但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教育公平问题和在线教育监管乱象也日渐凸显。可见,相关教育部门介入与政策引导,以及突发事件,对在线教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资源开发、教学评价、信息素养和空间建设等研究重视不够
从在线教育研究类目分布图可知,学者对资源开发、教学评价、信息素养和学习空间建设等研究关注相对较少。从这4个类目文献变化趋势图(见图1-8)可看出,自2015年开始,有关在线教育资源研究方面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这与2015年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上提出的“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改革”有关。由此,我国从早期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开发逐渐发展到在线教育资源和课程的设计开发。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学者研究新冠疫情时期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等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学习空间建设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在线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提供了建议和途径。

图1-8 资源开发、信息素养、教学评价、空间建设研究文献变化趋势
在2018年之前,关于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之后发文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之后发文量剧增,其主要原因是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目标之一是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教育部于2019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到2022年基本上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是信息素养研究发文量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近几年的信息素养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中小学电教》期刊从2019年开始,专门设置了“信息素养提升”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