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机制
(一)构建免费教育资源建设与供给机制
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资源主要有政府供给、公益供给、个人供给和市场供给4种供给模式(见图7-5),其中除市场供给的市场化资源之外,其他3种模式所提供的基础性资源、开放性资源和校本化资源都可纳入免费教育资源行列。[8]2020年2月,教育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就是很好的免费教育资源供给举措,通过选择优秀的教师,录制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免费优质课程,让不同区域的中小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为提高落实“双减”水平,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并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9],于3月1日开始试运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旨在拓展平台服务功能,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争取建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有效满足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

图7-5 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模式
对于中小学师生而言,优质免费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既是现在和未来在线教育的刚需,又是在线教育质量保障的前提。国家层面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同的在线教育资源供给关系(见图7-6),它们共同为在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对应服务,最终服务于学校和师生;同时,国家应加快构建“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资源建设机制和“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坚持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并举的原则,不断加大免费优质线上资源供给,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优质化在线教育资源。[10]

图7-6 在线教育资源供给关系
(二)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
目前,国家对在线教育资源建设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教育部推出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在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教育相对公平,仅依靠国家是不行的,需要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和在线教育行业扶持机制,完善监管机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创新教育服务业态。一方面,要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使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使中小学在线教育的常态化应用有完善的平台和托底的资源支持。2022年3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版)上线试运行,在丰富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新增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4类资源,成为助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和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在线教育行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优质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的积极性,精准推送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在开发在线教育资源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个性、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等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学校提供个性化、体系化和校本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双减”落地后对学校课后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素质类课程资源缺乏,有必要利用好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外在线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另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在线教育资源的整合、梳理和遴选工作,精心遴选和推荐适合学生的优质资源,切实减轻学校收集和整合资源的负担。如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享,北京东城区通过多种渠道建设和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完善区域优质数字资源目录,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于2019年公布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目录,在市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上开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