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QM标准》

三、《QM标准》

2003年,密歇根大学制定了《在线课程评价指南和量规》(Online Cours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Rubric);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制定了《在线课程质量量规》(Online Course Quality Rubric)。在此基础上,美国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QM(Quality Matters,美国非营利性专业服务机构,主要为在线教育和混合式教育提供质量保障服务)组织专家研制推出《QM标准》作为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标准,此后不断迭代更新。《QM标准》专注于课程设计质量评估,旨在为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对网络课程设计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帮助课程开发者不断评估和反思课程设计质量,进而提升课程质量。《QM标准》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出版商和教育服务5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8个通用指标构成(见图4-1),其中课程概述与简介、学习目标、易获性与可用性是该标准的重点。从该标准中可以看出,评价指标具体明确;侧重学的过程,从学生如何学到怎么学确定指标;着眼于课程本身,有关课程方面的要求所占分值最高;对课程的内容没有要求。[3]《QM标准》是当时美国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其中基础教育层面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主要适用于本地开发的课程或课程出版商开发的课程。该K-12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有8项通用标准和43项具体审查标准,用于评估小学、初中和高中在线课程和混合课程的设计。评审团队使用量规评分系统来确定课程是否符合标准,被确定为必要的标准具有最高的分值,满足这些标准的在线课程才能获得QM质量认证。使用这个标准的主要是教师、教学设计师、课程设计开发团队、学生、家长辅导员学校管理人员、公立或私立虚拟学校和课程供应商、学校系统、地方和州委员会等。

图4-1 《QM标准》通用一级指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