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中的核心观测点不同
美国在线教育质量标准侧重于“学习者”,我国在线教育评价标准侧重于“教师”和“课程内容”。美国各阶段制定的评价标准关注学习者“学的过程”,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等确定评价指标,为学生服务意识较强,各指标重点突出如何为学生服务,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突出为学生的服务是否全面具体,突出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的评价,各评价指标偏“微观具体”,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目标确定、资源配置、教学互动、结果测量和课程技术等方面的掌控。综观美国在线教育质量标准,基本上每份标准都对服务学习者提出了要求。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所发表的《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研究报告中指出,“学生服务评估指标”从学生学习前的准备,到学习中的帮助服务,再到建立学生投诉制度等,提出了服务学生的要求。2003年,美国网络教育质量认证机构QM制定的《QM标准》中的“学习者支持”提出了课程要为学习者服务的要求。2019年,美国最新版《在线学习质量国家标准》对学习者参与、学生评价、评价与学习者表现、学习者与监护人支持等都提出了要求,且无论是教学目的的确立,还是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的组建与选择,抑或是采取的评价方式皆从学生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真正将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关注学生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我国的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中,对服务学习者的要求并不重视,更多的是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即教的内容。评价指标偏“宏观抽象”,从什么老师可以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着眼,且特别注重应用效果与影响的评价,有专门的“应用效果与影响”指标。“应用效果与影响”指标可以促进课程团队在建设课程的同时关注运行效果,主动采取措施提高课程的影响和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我国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总体上属于全面、立体化的宏观评价,从课程团队、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到教学互动、应用效果、支持服务等,无所不包,是一个大一统的评价体系。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对课程内容的要求主要侧重于课程说明、内容的科学性、分块、编排、链接等方面;同年,《网络课程课件评测(认证)标准》对课程内容的规范、先进性、开放性和扩充性、知识点等方面提出了要求。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组织和安排提出了要求。2015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教学内容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不危害国家及他人的利益,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水平、更新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