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医院的经营、管理与决策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内容,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 年 1 月 1 日,《医院会计制度》开始在我国施行,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透明度,为政府、监督机构、医院的管理层等医院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全面和规范,也对我国医院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制度的实施在给会计信息带来了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对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医院会计制度》正式颁布和实施,以及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医院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满足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社会参与医院管理的程度逐步加大,社会对医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形势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改革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转换运营机制,才能促进医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院所面临的风险,如果仅靠传统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控制风险的需要,而一旦没有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更新与优化,势必增加发生风险的概率。正是基于此,国内针对各项风险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世界各国也相继颁布了各种法案,内容主要涉及风险和财务管理。伴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对外开放,医院的管理效率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提升,不断推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与国际财务管理理念趋同。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背景,国家相关部门纷纷以立法的形式帮助医院构建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新医改方案中专门就财务管理做了重要论述,明确将完善相关制度作为重要改革方向,提出了要在各个医院逐步推行会计制度、内外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在预算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学编制、严格执行的要求,在成本核算上要求引入新的标准和技术。而在监督上,则明确了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将医院的审计逐步纳入外部审计之中,统一开展,强化监督力度。这些制度的提出,为医院规范自身财务管理指明了方向,对医院今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各个医院按照国家要求,不断加强财务预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的落实,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和再造,医院财务指标体系日趋完备,管理日趋科学,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制度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将继续深化医疗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医疗制度,构建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改革着重突出各项卫生工作的综合医改举措。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够明确,和新的经济形势与竞争环境不相匹配;当《医院会计制度》开始执行,医院需要构建与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我国医疗改革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我国医院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应该从财务管理中寻找问题,对财务制度进行不断完善,这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