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院财务计划

二、医院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医院资金运动和财务成果的形成和分配的计划。它是组织和指导医院财务活动以及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既可以使各项经营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协调各项计划指标,综合平衡各项生产经营计划,也可以为检查、考核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与结果提供依据。

(一)财务计划的作用

财务计划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财务方面的经营计划,是规定计划期医院经营中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消耗和收入分配的计划。正确编制财务计划,对有效组织财务活动,控制货币收支,努力达到预定的财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财务计划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明确目标。财务计划是具体化的财务目标。编制财务计划有助于医院内部各个科室、部门的主管员工,了解本科室、部门、本人在医院财务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有助于医院财务人员为保证医院运营目标的实现,经济合理地使用资金和筹措资金。财务计划围绕医院的财务目标,把医院运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组织起来,有利于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和本位主义,使医院内部各方面力量相互协调,资金运用保持平衡,减少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从而使医院成为一个为完成其运营目标、财务目标而顺利运转的有机整体。

第二,有助于控制资金。财务计划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计划的事前控制,主要是控制计划单位业务范围和规模,以及可用资金限额。由于医院计划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各科室、部门不能随心所欲,应分清轻重缓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科学合理的计划能激发各科室、部门和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献计献策,提出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增加医疗收入的措施,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完成。计划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按计划确定的目标对计划收入进行督促,争取实现预期收益和货币资金的流入;对计划的各项耗费和货币资金流出进行审核,防止超支,保证计划的执行。计划的事后控制,主要是进行计划和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业绩评价,并为下一期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二)财务计划的内容

财务计划就是以现金收支预算为核心,编制现金收支预算表、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现金收支预算表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四个部分组成,其目的在于协调医院现金收支的平衡,提供现金收支的控制依据。预计损益表是在汇总销售、成本、费用、投资和营业外收支预算基础上编制的,其格式基本上与会计报表相同,其目的是可以掌握税后净利润。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利用期初资产负债表相关数字,根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调整后编制的,其目的是预见计划期的财务状况,保证各项目的收支平衡。[2]

(三)编制财务计划的程序

第一,收集和整理资料,并根据上期指标预计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策,结合市场形势,全面提出财务计划指标。

第二,紧密结合医院各项计划,对各项指标进行协调,实现计划的综合平衡。

第三,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的基础上,调整各项指标,提出计划表格。

第四,组织讨论,提出措施,发动职工,贯彻计划。

(四)确定财务计划的方法

计划的编制是个信息的转换过程,将初始信息转化成关于医院未来发展目标、资金筹措、运用和考核效果的财务计划指标,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数量分析和推断的方法。财务计划的编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平衡法。即利用有关指标客观存在的内在平衡关系计算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如:期末存货 = 期初存货 + 本期进货-本期销货。

第二,因素法。即根据影响各项指标的各种因素来推算计划指标的方法。

第三,比例法。即根据医院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各种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计划指标的方法。

第四,定率法。即根据有关规定的固定比率来确定计划指标的方法。如税金、利息、折旧等都可以按照固定比率计算,确定有关计划指标。

第五,定额法。即以医院规定的定额作为计划指标的一种方法。

第六,趋势计算法。即根据历年指标的发展趋势确定计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