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医院财务管理是进行医院财务各项工作和协调医院财务各种联系的重要经济管理活动形式,是一家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主要内容涉及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等。目前,国内的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突出特点。
医院不像公司一样输出制造产品,但是医疗服务离不开大量的人、财、物方面的资源,医院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以及其他运营活动具有直接引导和内部控制作用,要想医院取得效益最大化,就需要利用合理的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保障。
医院的财务管理研究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课题,涉及财务分析以及相互联系的分析。医院主要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本节主要以民营医院为例,研究医院财务管理。从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范畴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运营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图1-1 医院财务管理运行图
(一)筹资管理
所谓医院筹资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医院发展现状的分析,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获取发展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它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整个资金运作的基础和起点。良性的筹资渠道与健康的资金运作是医院开展正常工作的基础。我国对医院筹资的方式和筹资的过程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筹资方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筹资实际上是通过某些渠道筹集资金。筹资管理主要目的是获取能够让医院进行良性经营与改扩建和不断发展所需的资金,减少风险,降低费用,增加公司利益,筹集来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目的。医院在期末结算时,如果有大量结余,就会减少对外筹资成本。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可以获取的资金来源远远少于公司,医院主要的筹资渠道是银行借款及股权投资。
(二)投资管理
投资是为了回收现金、取得大量的收益而导致的资金流出,比如购买国债、购置设备、建设分院、增加门诊等,这些方式都会使资金流出,也会使医院间接获取更多的资金流入。实际上投资管理是医院将筹集所得资金用在能够获取更多利益的地方,医院大多数是用于采购医疗设备。就医院的投资管理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固有的和隐形的投资方式,固有投资主要是通过医院购买固定资产等的对内投资以及用货币资金购买债券等的对外投资,隐形投资主要指无形资产的投资。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都必须有着严格的控制流程和环节,主要是通过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方式形成科学高效的投资运作模式。医院投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障资本的有效增值。为了使投资与效益呈现正比的关系,达到投资越高,效益就越高的目的,就必须对投资进行有度的把握,切不可盲目扩张导致医院产生资产泡沫。
(三)营运资金管理
所谓医院营运资金管理专指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流动资产的来源主要由货币资金和往来款构成。医院营运资金流转态势的好坏,其主要衡量指标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其中速动比率更能有效反映货币资金的周转情况。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运作模式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进行合理的周转并有有效的运作模式。一方面要杜绝和制止资金僵乏导致的财务风险的膨胀,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资金积累过多而产生医院资金循环周期的滞后。
(四)利润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后利润的分配管理,在投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的活动。利润分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要严格遵守税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足额缴税。在进行分配时,要尽可能保障投资者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民营医院在财务指标中采用利润率来进行利润分析,这区别于公立医院的财务指标,公立医院采用收支结余率。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科教项目收支结余。这两个财务指标是利润分配管理方面非常不同的概念。“利润”主要向民营医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配,而“结余”是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资金运营现状进行监管。民营医院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科教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检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支出渠道有科教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以及其他支出。医院进行合理利润分配的关键就在于对支出的有效控制,一般通过加强收支结余、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来实现。因而,利润分配管理的精细程度与财务分析的切入深度,对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起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