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的应用
(一)旧设备是否更新的决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这是因为旧设备往往耗损大、维修多、效率差、精度低。当服务效率更高,医用耗材、动力消耗更节省,用尖端医疗技术武装的新设备推向市场时,医院就会面临是否要用新设备替换旧设备的问题,尽管旧设备还能继续使用。
例:某医院考虑用新的、效率更高的设备代替旧设备,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旧设备购置成本为40000元,使用5年,估计还可使用5年,已提折旧20000元,假定使用期满后无残值,如果现在转让可得价款20000元,使用该设备每年可获收入50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30000元。该医院现准备用一台新设备来代替原有的旧设备,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60000元,估计可使用5年,期满有残值10000元,使用新设备后,每年收入可达80000元,每年付现成本40000元。假设该医院的资本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40%,新旧设备均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试作出该机构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对其进行更新的决策。
在本例中,一个方案是继续使用旧设备,另一个方案是出售旧设备而购置新设备。为此,我们可采用差量分析法来计算一个方案与另一个方案相比增减的现金流量,所有增减额均用希腊字母“Δ”表示。
下面,我们从新设备的角度计算两个方案的差量现金流量。
第一,分别计算初始投资与折旧的现金流量的差量。
Δ初始投资 = 60000-20000 = 40000(元)
Δ年折旧额 = 10000-4000 = 6000(元)
第二,用表4-1来计算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的差量。
表4-1 现金流量的计算 单位:元

第三,利用表4-2来计算两个方案现金流量的差量。
表4-2 两个方案的各年现金流量计算表 单位:元

第四,计算净现值的差量。

投资项目更新后,有净现值20800.40元,故应进行更新。
(二)旧设备大修还是更新的决策
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其精度、性能和效率已非日常维修所能恢复,需进行大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一次性支出较大,两次修理的间隔期长,修理的范围也较大。但是,大修理只是固定资产的局部生产,不可能把设备的精度、性能、效率和寿命完全恢复如初。因此,医院面临大修时,往往同时考虑另外两个方案,即是否在大修时同时进行技术改造或直接更换新设备。
1.设备大修与设备大修同时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比较
设备大修时如果同时进行技术改造,一方面会增加大修投资,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可能使设备使用成本下降。在决策方案比较时,主要是衡量增加的大修支出,能否从降低的成本中得到补偿。如补偿有余,则应采用大修兼技改的方案;如不足,大修兼技改方案应予以舍弃。
2.设备大修与设备更新的方案比较
当设备要进行大修时,医院可以考虑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购置新设备取而代之,并有偿转让现有设备。究竟哪种方案更有利,需进行定量的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