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和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对象
医院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和资金的运行规律。医院每天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与流出,资金的存在形式可以体现为资金的流量,例如现金或者银行存款,同时,资金也会以存量的方式存在,例如各种设备、卫生材料等。为了清楚准确地反映资金的运行规律,首先需要将每天发生的各种资金进行归类和总结,以便进一步对资金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管理。这种分类要符合会计分类的方式,形成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结果,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项目,也是财务管理的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原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医院会计要素包括: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支出。因此,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
1.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在过去的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并能被医院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给医院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例如,医院的医疗设备通过使用能够为医院带来效益,所以它是医院的资产。
(2)资产的特征
资产的重要特征是能为医院带来经济利益,可以给医院带来现金流动。比如,现金可以用于购买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卫生材料和药品等,房屋设备可以用于医疗服务过程,通过项目收费转化为现金,使医院获得经济利益。
资产是医院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一般情况下,一项财产能否作为医院的资产,主要是看其所有权是否属于该医院,如果医院拥有其所有权,即作为资产确认;如果不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则该项资产也应作为资产确认。控制是指医院对该项财产具有管理权,能够自主地运用它进行经济活动,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如有些医院融资租赁的设备,虽不拥有其所有权,但能够对其进行实际控制,也应将其作为该医院的资产。在租赁期结束后,如果该设备不属于医院,则不能再作为医院的资产。临时借入的仪器设备等,不被医院所拥有,因此不属于医院的资产。
资产必须以货币计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资产或暂时无法统计的资产,不能计入医院的资产中。例如,医疗事故中的损失费用,如果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进入医院的资产账户中,才属于医院的资产,否则不能计入资产。
资产是由过去发生的各种交易活动所形成的。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活动才能增加或减少医院的资产,不能根据未来的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
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才能作为资产加以确认。
(3)资产的种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随时变为现金或在一年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库存物资、药品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超过一年变现、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资产按有无实物形态来分类,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商标等。
2.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与资产相对应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活动形成的、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当医院经营过程中产生负债时,就形成了债权和债务的关系,产生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一般来讲,在一定时期内有权利收回债务的一方称为债权人;借入债务,到一定时期承担偿还负债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存在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经济活动已发生,未来必须偿付的经济责任。负债的实质是医院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丧失或牺牲。
第二,以货币进行确切计量或可以实现预计。
第三,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付日期。负债不会自动消失,除非已经进行了偿还。负债不一定用现金来偿还,它可以采用实物、其他等价物或者以劳务的方式进行偿还。
(3)负债的种类
负债按其偿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偿付期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应付工资等;长期负债是指偿付期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净资产
(1)净资产的定义
净资产是指医院的资产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财政专项补助结余和待分配结余等。净资产用公式表示为:
净资产 = 资产-负债。
(2)净资产的特征
第一,净资产除专用基金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和待分配结余外,一般是永久性的,是医院的自有资产的主要来源。
第二,净资产反映医院对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经济责任,也反映对其投资者的经济责任。
第三,净资产不能单独计价。净资产的计价要依赖资产、负债、收入、支出这些要素,并与这些要素息息相关。
(3)净资产的来源
国家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即财政拨款;国家基建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收支结余;专用基金;接受有关单位、团体或个人的捐赠;其他来源,即以上各项未包括的来源。
(4)净资产的分类
净资产按其经济内容可分为基金和收支结余两部分。
基金是实际投入到医院和医院滚存结余的各种资产。基金可分为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基金是指用于医院发展和建设的基金;固定基金是指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专用基金是指规定了专门用途的一部分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收支结余可分为财政专项补助结余和业务收支结余。业务收支结余只存在于医院业务活动过程中,年末应按规定分配,一部分结余转为限定用途的专用基金,另一部分转为未限定用途的事业基金。业务收支结余通过分配转化为基金后就不存在了。如果年末业务收支结余是亏损的,用事业基金弥补,不足以弥补的则为待分配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不参与年末分配。
4.收入
收入是指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只有当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时才产生收入。收入是单位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经营效果的一个基本指标,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5.支出
支出是指医院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金的耗损,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支出一般会导致医院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对医院运行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财务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管理的目标。
医院管理的目标是医院理财活动所希望的结果,是评价医院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志。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制约着医院理财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力。
1.企业理财目标
为了分析医院理财的目标,首先分析一下企业理财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追求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要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措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制形式成为企业主要的经济方式。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财务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不仅要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收益,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环境等。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因此,除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外,社会效益也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2.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
医院不是营利部门,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医疗服务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服务,医院是提供这种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所以,医院财务管理不能以利润最大化,或者说以结余最大化为目标。
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医院不需要开展财务管理。我国现有医院的现状恰恰是资源投入不足和浪费并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应该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