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素分析法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来确定几种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可以揭示实际数与比较数之间的差异,但不能揭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因素分析法可以取得各项制约因素变动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数据,有助于了解原因,分清责任,评价医院的经营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因素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抓住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3]

(一)因素分析法的种类

因素分析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其中常见的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这是最基本的因素分析方法。它是根据财务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依存关系,从数值上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程度的方法。

2.差额分析法

直接用因素的影响差异来计算各种因素对财务指标影响情况的一种方法,它实际上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其方法比连环替代法要简化许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采用这种因素分析法。

3.因素直接对比法

通过对影响某一财务指标各因素的直接对比求出差异,确定其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4.投入产出法

运用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与财务指标有关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

5.个案比较法

对同一分析对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财务方案的方法。

6.综合评分法

对影响总体的各个分项指标按照其重要程度逐一进行打分,然后根据总体得分情况的高低来分析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7.关联分析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指标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8.专家意见法

通过聘请专家来对卫生机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9.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是对卫生机构财务活动中具有平衡关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连环替代来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其一般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比较分析财务指标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确定分析对象。

第二,确定影响分析对象变动的各项因素。

第三,对影响这项经济指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决定每一项因素的排列顺序。

第四,逐项进行连环替代,计算替代结果。

第五,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六,对各项因素影响程度进行验证,检验分析结果。

例:假定某一财务指标S受a、b、c三个因素的影响,且S = a×b×c,其实际数指标与计划数指标分别为:

实际数:S3 = a3×b3×c3

计划数:S0 = a0×b0×c0

实际数与计划数的总差异S(S3-S0)同时受a、b、c三个因素的影响。

计划数指标S0 = a0×b0×c0

第一次替代S1 = a1×b0×c0

第二次替代S2 = a1×b1×c0

第三次替代S3 = a1×b1×c1

S1-S0 = (a1-a0)×b0×c0,即a因素变动的影响。

S2-S1 = a1×(b1-b0)×c0,即b因素变动的影响。

S3-S2 = a1×b1×(c1-c0),即c因素变动的影响。

将这三个因素各自的影响程度相加,即为总差异S(S3-S0)。

(三)差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其基本要点是,用某项因素的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差额,乘以因素关系之中列在该因素前各个因素的实际数和列在计划数因素后的各因素的基数,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该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四)因素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个因素对某项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应用因素分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素的关联性。即被分解的各个因素必须与总体指标存在着因果关系,客观上构成指标差异的制约因素。

第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采用因素分析法计算某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时,需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并且需假定前面的因素已变动,而后面因素未变动。因为连环替代顺序不同会导致计算分析结果不同,为此,财务人员在开展分析时应力求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应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各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合理排列各因素的顺序。这种假定应具有实际经济意义。

第三,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遵循各因素的主次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存替代,不可加以颠倒,否则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确定各因素排列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先数量因素后质量因素,先实物数量因素后价格数量因素,先主要因素后次要因素。

第四,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因素分析法所确定的每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标的影响,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取连环比较的形式确定所有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过程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数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