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原则

医院财务管理原则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准则。它是由医院的性质和组织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医院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财务管理从筹资开始,到资金收回为止,经历了资金筹措、投放、收回、分配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整体,具有系统的性质。为此,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从财务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入手,从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协调和统一出发,这就是财务管理的系统原则。

(二)平衡原则

1.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

医院要处理好事业发展和资金供需矛盾的关系就要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医院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金,在国家补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资金缺口较大。医院要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必须坚持不多收、不乱收,把节约资金、降低医疗成本贯穿始终。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财力可能,坚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急需的地方,节约、勤俭办事。尽力而为,就是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资金,合理使用各项资金,努力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反对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现象。要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就不能盲目投资,要进行科学论证,效益跟踪,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

2.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的平衡兼顾

医院在财务管理中,要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医院作为相对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要获取单位经济利益,讲求经济效益,但更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顾全大局。在处理单位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防止出现片面强调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忽视国家利益的现象,又要防止出现单纯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单位和个人利益的现象。当三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非营利性医院是承担一定政府福利职能的公益性组织,是非营利性经济组织,担负着救死扶伤、保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使命,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保障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营利性医院也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三)依法理财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运行,财务活动也不例外。医院的财务管理要遵循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坚持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是医院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对规范医院财务行为、保证医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这一原则,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具体特点、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财务制度体系。

2.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制度

医院为了强化管理,不仅要严格遵循和执行国家财务管理法规,而且需要建立内部财务制度,确定内部的财务关系,明确内部各部门的责权分工和利益分配,加强财务部门控制约束机制建设,使财务活动有章可循,以增强各部门的责任心,使各部门相互制约、协调一致地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四)计划管理原则

实行计划管理,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所谓计划管理,指对影响医院理财活动的多种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预算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以提高预见性。实行预算管理,是体现计划原则的重要保证。医院的全部财务活动包括一切收支,都要编制预算,实行预算管理。正确编制单位预算计划,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单位财务活动,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医院预算计划的编制,要考虑计划期内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使计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重大变化,要对原预算计划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以正确指导财务活动和资金运动。

(五)统分结合原则

统分结合原则指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在主管领导或总会计师或首席财务总监(CFO)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医院的财务有利于强化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设置单独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医院统分结合示意图

为了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还应坚持管钱与管物相结合、使用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管理责任与管理权力相结合,在实行经济核算的条件下,应合理安排各部门、各科室在资金成本费用和收益管理中的职权关系,并制定一定的财务目标,定期考核,以实现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理财的目标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