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根据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

为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用途不一,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结合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医院固定资产共分五大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内涵及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将大量资金用于建造房屋建筑物,购置和安装设备以及其他有关的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构建新的固定资产或更新改造原有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资金占用多,回收时间长。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经作出,便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医院的发展,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收回。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医院今后长期的经济效益,甚至对医院的命运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医院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必须小心谨慎,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投资过程的管理比较复杂。固定资产投资是形成新的医疗服务能力、运营能力和改造原有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因而,对投资决策要极为慎重,从选择投资项目到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一套严格缜密的程序,需要若干部门按照完善的规范协调进行。

第三,投资形成的资产一般具有固定性。投资形成的建筑物和设备等,都要固定在一定位置。设备虽然具有相对的流动性,但一进入投资过程,就会被包容在建筑物内,而各种建筑物又是与土地连成一体的,因而在空间上相对固定。

第四,变现能力差,风险相当大。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要想改变是相当困难的,不是无法实现,而是代价太大。由于固定资产不容易改变用途,所以出售困难,变现能力差。

第五,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投资在完成、投入使用后,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一部分脱离其实物形态,转化为修购基金,而其余部分仍存在于实物形态中。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实物形态上的价值逐年减少,而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修购基金的价值却逐年增加,直到固定资产报废,其价值才得到全部补偿,实物也得到更新。这样,固定资产的价值与其实物形态又重新统一起来。这一特点说明,由于医院各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同,实物更新时间不同,医院可以在某些固定资产需要更新之前,利用脱离实物形态的修购基金去投资固定资产,再利用新固定资产形成的修购基金去更新旧的固定资产,充分发资金的使用效能。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过程

投资运行过程是指投资活动依次经过不同的阶段,实现不同职能的过程。从经济活动过程看,投资运动的过程可概括为:投资筹集——投资实施——投资回流。

1.投资筹集

投资主体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需要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加以运用。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集资、利用外资、财政拨款。

2.投资实施

投资实施是将投资资金投入使用,使其转变为投资要素并投入建设,最后形成真实资产的过程。整个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依次是投资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

3.投资回流

投资活动在经历资金的筹集、使用环节后,要进入资金的回收过程。投资回流是投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投资项目决策和投资使用等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投资回流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折旧基金和利润。投资回收期长短能够反映项目投资效益的好坏。在项目的经济寿命既定的条件下,投资回收得越快,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投资效益越好;反之,则投资效益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