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券筹资
(一)债券的含义与特征
债券是指政府、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等直接面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是一种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实质上就是发行债券单位以支付利息为代价向债券投资者买入资金使用权。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承担着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责任;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享有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回报的权利。发行债券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是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
医院作为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但2000年以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制定的《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将我国的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一般是不会采用发行债券来实现融资的,这与其经营性质和定位是有一定联系的。但营利性医疗机构与企业很相像,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所以营利性医疗机构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是可以和企业一样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的。虽然医院还不允许发行债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利性医院也将会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债券具有如下的特征:其一,债券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对债权的证明。债券的持有人是债权人,它与发行债券的单位是一种借贷关系,并通过债券票面载明的财产内容表明财产权。其二,投资债券的收入为利息,利息的多少与发行单位的经营状况无关。其三,债券是有期限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其四,债券属于发行单位的债务,在发行单位剩余财产分配中具有优先权,且其权利与义务的变更是和债券的转让同时发生的。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
债券的基本要素是指债券上必须载明的基本内容,是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尽管债券的种类繁多,但其基本的要素是大体相同的,通常包括面值、价格、偿还期限和方式、利率、付息期等。
1.债券的面值
债券的面值是指债券的票面价值,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在债券到期后偿还本金的数额,也是债务人对债权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计算依据。债券面值有两个基本内容,即币种和票面金额。币种是规定以何种货币作为债券价值的计算标准,包括人民币和外币。票面金额是指债券票面所标明的金额,即债券到期时偿还债务的金额。债券的面值与发行价格有时并不相同,债券可以按面值发行,即按债券票面上标明的价格发行,也可以按高于面值的价格(溢价)或低于面值的价格(折价)发行。债券的面值一般不应定得过大,否则普通投资者将没能力购买,从而影响债券的销售和流通,发行者将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我国发行的债券,一般是每张面额为100元,100000元的本金就可以买1000张债券(此处指平价发行的情况,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另当别论)。100元的面额可以理解为债券的面值。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这里的币种一般是人民币。
2.债券的价格
债券的价格有发行价格和转让价格两种。一种债券,它第一次公开发售时,由于存在着平价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几种情况,它的卖价不一定是债券面值100元,不管它是卖100元,还是卖100元以上或以下,只要是市场上第一次发售的价格,就认为是这种债券的发行价格。如第一次发行时按120元发售,120元的价格就是这种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是一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金融工具,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将买来的债券又转手卖出去,这个再一次卖出去的价格,可以看作该债券的一个转让价格。如上述的以120元发行的债券在转让过程中以150元转让出去,这150元就是转让价格。如果这个债券无休止地转让下去,那么这个债券将有很多个转让价格。可以说,债券的发行价格一般是可定的,它的转让价格则是不可定的,而它每一次的转让价格又是可定的。因此,债券的价格从理论上讲是由面值、收益和供求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3.债券偿还期限及方式
债券偿还期限是从发行债券到归还本金之间的时间。债券偿还期限的确定,首先应考虑发行债券单位资金周转的情况,如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这笔投资,债券期限也应该相对长一点。而且,还应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如果预计未来利率是上升的,就应把偿还期延长,反之则应缩短偿还期。另外,还应考虑资本市场状况、投资者意愿等情况。由于债券可能在流通中不断地转让,所以现在的购买人就不一定是当初第一次发售时的购买人,债券到期偿还时,只还给它的最终持有人即可。债券票面上写明了偿还的日期,同时还要写明偿还的方式,债券的偿还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到期一次性偿还、到期日之前偿还和延期偿还。[3]
4.债券的利率
债券的利率就是指债券利息与面值的比率,即债券发行单位承诺在一定时期后支付给债券持有人利息的计算标准。利率一般就写在债券的票面上,它能在本金的基础上衡量出持有人应该得多少利息。债券规定的利率与债券发行时的市场利率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因此,债券利率又称为“票面利率”或“名义利率”。债券利率的高低主要受到银行利率、发行单位的资信情况、偿还期、计息方法以及资金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债券利率一经确定,在偿还期内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并大多用年利率来表示。利息的支付有到期一次性支付、按年支付、半年支付一次和按季付息、按月付息等几种形式,至于每种债券的具体支付形式,在债券的票面上会明确标注。
5.债券的付息期
债券的付息期规定了债券利息如何支付。债券利息的支付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到期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在偿还期内分期(如1年、半年或3个月)支付。不论债券利息是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支付,由于债券面值和债券利率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整个偿还期内的付息总额是不会变的,付息次数越多,每次的付息额就会越少。但是,如果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话,债券利息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对投资者实际收益的影响是很大的。债券利息到期一次性支付,其利息实际是按单利计算的;而债券利息分期支付,则是按复利计算的,数额会比单利计算时要多,可以使投资者享受到复利的好处。
当然,债券除了有上述基本因素之外,还包括如发行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发行日期和编号、发行单位印章及法定代表人签章、审批机关批准发行的文号和日期等其他的事项。
(三)债券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债券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是否记载姓名分类
(1)记名债券
记名债券是指在债券上记有债权人姓名或名称,并在发行单位的债权人名册上进行登记。债权人支取本息时要凭印鉴领取,转让时必须背书交付债券并到债券发行单位进行登记。记名债券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编号;债券的发行日期;票面金额、利率、债券总额、偿还期限和方式等。这种债券的优点是比较安全,但是转让时手续复杂。
(2)无记名债券
无记名债券是指在债券存根簿上不需载明持有人姓名或名称的债券,债券持有人即为债权人。无记名债券存根上只记录债券发行总额、利率、偿还方式和期限、发行日期和债券编号。这种债券的还本付息及流通转让仅以债券为凭,不需背书和登记,也就是说发行债券单位只认券不认人。这种债券的优点是比较方便。
2.按照偿还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1)信用债券
信用债券是指筹资人只凭自身信誉而发行的、没有担保的债券。债权人完全凭发行单位的资产性质、收益能力和信用来认购这种债券。所以,这类债券通常只有历史悠久、信用等级高的大单位才能发行。这种债券的利率相对较高,而且在信用债券的条款中,一般会有禁止发行单位将来以资产作为抵押发行新债券的约定。
(2)担保债券
担保债券是以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方式发行的债券。抵押债券是以一定抵押品为担保发行的债券;质押债券是以有价证券为担保发行的债券;保证债券是由第三者作担保偿还的债券。如果是抵押或质押债券,当发行债券的发行单位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券持有人拥有处理抵押或质押财产的权利,如将抵押品拍卖,以收回自己的投资。如果是保证形式的担保债券,在发行单位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时,担保人将代为履行。
3.按照发行方式分类
(1)公募债券
公募债券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手续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开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债券。
(2)私募债券
私募债券是指以少数特定的投资者为对象发行的债券。这种债券发行手续简单,一般是不能公开上市交易的。
4.按照债券持有人是否参加发行单位的利润分配分类
(1)参加债券
参加债券是指除了可按预先约定获得利息收入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参加发行单位利润分配的债券。
(2)非参加债券
非参加债券指持有人只能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获得利息的债券。
5.按照是否可以提前赎回分类
(1)可提前赎回债券
可提前赎回债券是指发行者可以在债券到期之前购回的债券。
(2)不可提前赎回债券
不可提前赎回债券是指只能按规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6.按照债券票面利率是否变动分类
(1)固定利率债券
固定利率债券是指在偿还期限内利率固定不变的债券。
(2)浮动利率债券
浮动利率债券是指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
(3)累进利率债券
累进利率债券是指随着债券期限的增加,利率累进的债券。
7.按照偿还方式分类
(1)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
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是指到期时一次性还清本金和利息的债券,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债券。
(2)分期还本付息债券
分期还本付息债券是指分期偿付债券本金和利息的债券。这种债券又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债券的本金和利息都分期偿还;另一种是债券的本金分期偿还,利息到期一次性支付;还有一种是利息分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性支付。
8.按照期限划分
根据我国对债券的期限划分,短期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中期债券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内,长期债券期限在5年以上。
(四)债券的发行
债券的发行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如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选择合适的承销人,向社会公布债券出售说明书,以及发行债券等,医院在发行债券时也基本遵循以上步骤。
(五)对债券筹资的评价
1.债券筹资的优点
(1)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较低
由于债券持有人在收益上只能要求债券的利息,没有对利润的要求权,且数额有限,所以债券持有人的投资风险较低,债券筹资成本较低。
(2)债券筹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由于债券利息是一项固定费用,债券持有人除获取利息外,不参与企业超额利润的分配,更多的收益可分配给所有者,所以,债券筹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增加所有者的收益。
(3)债券筹资可保障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权
由于债券持有人无权参与管理决策,因此,债券筹资不会分散对公司的控制权,可保障现有所有者的控制权。
(4)债券筹资比较灵活
就一般债券而言,由于债券具有偿还期,因此发行债券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情况,合理选择债券期限,调整资本结构。
2.债券筹资的缺点
(1)债券筹资的风险较高
由于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且需要定期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债券发行单位需要承担定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在企业经营状况不景气时,定期还本付息的义务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无异于釜底抽薪,有时甚至会导致破产。
(2)债券筹资的限制条件多
这些限制性条款比长期借款、租赁等融资方式的限制性条款要严格,限制了企业财务应有的灵活性,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筹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