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预算编制方法

五、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编制方法,包括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

(一)传统预算编制方法

1.基期法

基期法指确定基期(通常为上一年度)预算收支的基数,在基期执行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增减比例或数额确定预算年度收支指标的方法。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没有考虑基数收支是否合理;它是一种增量预算,是在原预算基础上的增加,实际上是承认既成事实,而不管这个事实是否科学。

2.系数法

3.定额法

定额法是利用各种定额和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来测算近年收支预算数。

例如医院人员工资的编制采用的就是定额的方法,每一名职工工资有一个基本的定额,根据在职职工实有人数,就可以确定在职人员工资。

4.比例法

比例法是在已知全部预算收支总额的情况下,利用局部的比例关系,测算局部收支数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根据卫生材料费占事业收入的比例,测算卫生材料预算数。

5.分析法

分析法是在原有基础上,分析各种新发生的因素或者原有因素的新变化对预算收支影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6.综合法

综合法是综合利用系数法和分析法等,测算预算支出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以上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的共同点是操作简单,适应性强。但是这些方法没有考虑到收支因素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是否合理。运用传统方法编制预算,实际上是只能升不能降,不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二)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是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它的特点是在可预见的业务量范围内确定多个业务量水平的预算数,根据实际业务量确定相应的费用预算。

编制的步骤如下:

第一,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第二,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70%~120%。

第三,研究各项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计算各项成本预计数,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零基预算

1.零基预算的概念

零基预算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相对科学的预算方法。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人提出这个名词,90年代有些地区和部门陆续采用这个方法。零基预算是指预算的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预算收入的可能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确定收支水平的一种预算方法。零基预算适用于较难分辨其产出的服务型部门或不经常发生的以及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2.零基预算的特点

以零为起点;要求针对一切业务活动;在对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财力可能分配预算金额;可以排除以前年度的不合理因素,使预算更切合实际;有利于调整单位之间的利益格局。

3.零基预算的编制

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分目标列出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费用支出项目及目的,并对各费用项目列出几套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下的费用开支方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费用开支方案进行汇总、排序。将刚性支出在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列为第一层,对酌量性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按成本效益比的大小进行排序,列为第二层、第三层。根据可动用的财力资源,按费用层次和轻重缓急进行资金分配,汇总编制成费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