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程序
(一)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
编制预算是医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为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对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通过分析研究,掌握财务收支和业务规律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预测预算年度的收支增减趋势,为编制新年度预算打下基础。主要包括:分析上年计划和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找出规律;分析各项资金来源及其变化情况;分析收支标准及定员、定编、定额的变化情况;分析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有关政策对预算收支的影响程度。
2.核定基本数字
基本数字是反映医院规模、工作量多少、人员配置等情况的基础统计数据,是编制预算最基础的依据。核定基本数字包括以下几点。
定员:职工人数,包括人员编制、在职职工实有人数、离退休职工实有数等。
定额:如每次食品检测的收费、每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收费、支出定额中的人员经费等。
开支标准:计划年度各项费用的开支范围、额度、标准等,例如差旅费、会议费等。
基本数字:是卫生机构事业发展规模和业务量的依据,例如,各种服务量。
3.正确测算各种因素对单位收支的影响
第一,分析测算计划年度内国家有关政策对单位收支的影响,如监督和防疫分离政策、收费标准变动对收入的影响,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收入的影响等。第二,分析事业发展计划对单位收支的要求,如新建疾病控制中心,新进大型检测设备等对资金的需求和对收入的影响等。
4.准确掌握各种预算知识
准确掌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有关编制收支预算的要求,熟悉新的预算科目及其内涵,熟悉预算表格的内在联系;熟悉预算科目,包括收入预算科目和支出预算科目;熟悉各种预算表格,包括基本数字表、大型购置预算明细表、预算单位收支预算表等,理解其内在含义和联系,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只有充分做好了上述各项准备工作,才能将预算编制做得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二)医院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医院预算的编制是非常复杂的,涉及行政、后勤、医疗、医技等各个部门,只有全员参与预算的编制,才能使预算成为各部门、科室、全体员工自愿努力完成的目标。医院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第一,医院最高管理层根据医院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运营目标、运营方针,提出医院在预算期(财年)的预算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第二,各业务部门对于分配的预算指标进行反复研究,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医院预算管理部门。
第三,医院预算管理部门审查、论证、平衡各部门编制的预算,汇总编制医疗收支、药品收支、管理费用、专项收支等预算,分解到预算单位(单元),并汇总出医院的全面预算,提交医院院长办公会。
第四,经医院院长办公会批准,审议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或驳回修改预算。
第五,主要预算指标报给主管部门(市卫生行政部门、市财政局)。
第六,批准后的医院预算,下达各部门、科室并执行。
(三)医院全面预算的实施程序
第一,首先要对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经济目标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所以在预算管理中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卫生改革的总体方向,周边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状况,地区居民收入发展趋势,居民医疗消费需求发展情况以及同行业相关信息。对医院内部要充分把握工作思路、目标、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实施计划,全面了解单位人员编制、财产分布及使用情况,了解科室及部门的人员、设备、技术力量、盈利能力、工作量情况,并对历年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便做好经费的预算和项目论证工作。
第二,确立医院收支目标。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业务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和投资收入三大部分。确立医院收入目标时应以医院业务收入为重点。通常根据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确定总收入,根据参保定点人员的扩大、绩效激励政策的改变等因素来确定医院的增收额,根据卫生及物价等政策的改变、周边卫生资源配置变化、医保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确立医院总的减收额,根据医院总的工作量指标(如门诊、急诊人次,出院人数)确立医院业务收入结构。医院的支出应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的原则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并与医院成本核算相结合。
第三,对医院收支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层层落实到科室、部门。
一是业务收入部门。根据业务科室的历年经营状况及技术水平,结合科室的人员结构、设备投入情况,医院对科室的扶持政策,科室所承担的职能来分解落实收入目标;根据收入来配比药品、器械、材料消耗支出;根据历年情况核定其他公用经费支出。
二是行政后勤部门。主要根据所承担的职能、任务,强调费用的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通过定额、定项管理的办法来核定费用支出。当然,这些收支指标的分解、落实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次平衡”的方式进行,从而缩小预算与实际的偏差,使目标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全面预算的评价与激励。通用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我的经营理念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的系统工程,要使其有效实施,必须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使执行情况与医院管理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并做到奖罚分明、到位。要奖罚,必须定期对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考评中要求明确责任,区分执行中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对于那些由责任部门创造的预算绩效,按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由于主观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费用超支额度酌情确定责罚额度。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和医院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与技术。积极推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将从根本上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