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致谢
当我致力于马若瑟的语文学和索隐学研究时,我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
我要向已经故去的耶稣会士荣振华(Joseph Dehergne)神父致以深深的谢意,他是法国尚蒂伊(Chantilly)地区雷枫丹(Les Fontaines)图书馆的前档案保管员。他曾帮助过我,如同他多年来一直乐于助人一样。这次,荣振华神父让我能有机会复印他所收藏的马若瑟的信札,这些信札都是他早年间从很多地方收集来的,那时他正在研究18世纪杰出的来华耶稣会士。
我要感谢位于美国爱荷华州锡达拉皮兹城的寇伊学院(Coe college)的孟德卫(David Mungello)教授,他给予了我朋友般的支持。孟教授撰写了多部著名的有关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著作,也是《中国传教活动研究(1550—1800)会刊》(China Mission Studies(1550—1800)Bulletin)的编辑,该刊现更名为《中西关系期刊》(Sino-Wertern Relations Journal)。
我想向维尔茨堡的神学博士柯蓝妮(Claudia von Collani)女士致谢,她在中国索隐学领域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我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她帮助我解决了一些神学问题,而且每当我需要她帮忙时,她就寄给我很多相关文件的复印件,其中一些我甚至都不知道还存留于世。
我也要感谢耶稣会士魏若望(John Witek)教授,他是傅圣泽(Jean François Foucquet)的专题著作的作者,傅圣泽是来华耶稣会士,也是18世纪中国索隐学派的成员。魏神父多次帮助我研究保存在不同档案馆和图书馆中的来华耶稣会士的手稿资料。同样我也要谢谢渥太华大学文学院的戴维·雷诺(David Raynor)博士,他在勒·谢瓦利埃·拉姆赛(Chevalier Ramasay)的研究上对我有所帮助。
此外,我还要深深地感谢在北京的郝振华(Hao Zhenhua)[1]教授,他是一位研究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的专家,为我查找到了马若瑟特别推崇的中国学者刘凝(二至)在南丰和崇义地方志中的传记。我希望能向莱顿大学汉学中心的杜鼎克(Adrian Dudink)先生表达我的谢意,他向我提供了那位中国学者的重要资料。
我要特别谢谢奥尔胡斯大学东亚研究学院的中文讲师胡志莲(Hu Zhilian)[2]女士,她帮助我阅读和理解《六书实义》这本书,耗时甚久,但她始终非常仔细和耐心。如果没有她对马若瑟这部重要作品之种种问题的深刻理解,我将不可能在本书中对该作品有所介绍。
我从奥尔胡斯州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雷枫丹图书馆、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东方及西方手抄文献部的各位馆长及诸位图书管理员那里得到了十分友好、及时的帮助,我所研究的种种手稿和材料都保存完好。
最后,我非常感谢丹麦嘉士伯基金会(Carlsberg Foundation)给予本书出版的经济支持。
[1]此处中文姓名系龙伯格书中汉语拼音音译而来。——译者注
[2]此处中文姓名系龙伯格书中汉语拼音音译而来。——译者注
Copyright: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91
Chinese characters by Kejichi Ishibori
Printer in Denmark by Rosendahl,Esbjerg
ISBN 8772883448
ISBN 0065 1354(ACTA JUTLANDICA)
ISBN 0901 0556(HUMANITIES SERIE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Aarhus University
Dk-8000 Aarhus C.Denmark
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or transmitted by any means,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