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若瑟和白晋

第四节 马若瑟和白晋

马若瑟是白晋的学生,他的很多观点来自于其师白晋。

早在马若瑟和其他耶稣会士在白晋带领下来华的途中,他就受到了白晋的影响。在旅途中,白晋讲述中国文字的方式一定感染了马若瑟。我们知道耶稣会士们一到广东,就被告知要选择他们在中国即将投身的专业。当时马若瑟选择的就是“中国文字和中国诗歌”。

我们知道马若瑟自1704年左右开始和白晋及其他耶稣会士通信。下面将要谈到的《象形字典文稿》(Essay de Dictionnaire jeroglyphique)中的两个部分可以看做是这种意见交换的成果之一。

1706年马若瑟和赫苍璧将白晋的《古今敬天鉴》[8]翻译成了拉丁文,1707年马若瑟又给巴黎耶稣会发愿机构的负责人格里蒙(Grimond)神父写信,谈到在白晋神父的指导下,他和其他很多法国耶稣会士有幸能够理解中国经典中汉字背后所隐含的神秘含义。

我们不知道当1714年马若瑟被召至北京工作时他自身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进展如何,那时白晋让马若瑟来协助自己进行索隐派研究。我们也无法了解有关白晋和马若瑟交往的详细情况,但是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之间显然是存在着激烈冲突的。

两年以后,1716年,当马若瑟要离开北京时,他应雷孝思、汤尚贤(de Tartre,1669—1724)和冯秉正之邀就白晋的著作发表意见。他在很多信件中都曾就此发表了意见,其中一些信件还被保留了下来[9]。

没有理由怀疑这些信件内容的真实性,然而当我们阅读这些信件时,可以发现马若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被迫按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的不满,以及他对“自诩为天才”的白晋的自负性格的怨愤。此外,我们应该知道,他的很多反抗也许是有意而为之,这样能使他尽快脱离当时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