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晋
白晋1656年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天主教城市勒芒(Le Mans)。他在耶稣会的弗莱彻学院学习,能力出众,尤其擅长数学和语言。他于1673年加入耶稣会,甚至就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发愿参加耶稣会中国使团。1685年,白晋作为法国路易十四的“数学家”被派往北京宫廷。[13]
在那里,白晋很快掌握了汉语和满语,这使他在地理学、哲学、解剖学和医学方面能为康熙皇帝答疑解惑,满足皇帝强烈的求知欲。此后几年,白晋成为了这位睿智和仁慈君主身边的亲近之人。
同时,白晋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易经》。多年以后,在他的重要著作《象形文字之智慧》(Specimen Sapientiae Hieroglyphicae,1721)的前言部分,白晋谈到当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之时,他十分幸运地为这部作品准备好了知识源泉,因为他拥有有关希伯来摩西的神秘哲学、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哲学的专门知识,而它们正是整个中国象形文字智慧的真谛,或者说是人类祖先的智慧之源。[14]白晋发现深奥难解的《易经》也需要以这类著作的精神去阅读。
不过,他和德国伟大的哲学家莱布尼茨1697—1703年间的通信似乎才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使他专心研究了自己所谓的“系统”——中国索隐学。在这批通信中,他们多次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尤其是用这种系统来解释所谓的《易经》先天64卦的排列是否能和莱布尼茨创造的二元系统找到相似之处。[15]我们在这里不需要讨论这一问题,因为它和马若瑟的中国索隐学体系无关。但是,就总体而言,白晋逐步建立并发展了自己的索隐学体系,他的某些思考成为了马若瑟建立自己独特的索隐学体系的基础。事实上,正如马若瑟1704年写给白晋的信中所言,他俨然已成了白晋的“弟子”[16]。我们将在“马若瑟的索隐学理论”一章中再次谈到这些情况。
上文已经提到,中国索隐学派的理论没有被他们在中国的上级和罗马的传道总会所接纳。应该说明的是,实际上,白晋遇到的麻烦在于他的上级反对他同中国皇帝讨论索隐学的问题,这最终招致了一个正式的禁令:禁止他和皇帝谈论《易经》中的宗教内容。这与马若瑟不同,他只是被禁止在中国或欧洲出版任何关于索隐学的论文,虽然他在这方面写了不少东西。
关于白晋和马若瑟在索隐学理论上的关系,我们将有专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