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实义》

第三节 《六书实义》

本节主要介绍马若瑟为中国读者所写作的一篇索隐学论文。

马若瑟于1728年将该书的一份抄本和法文译本一同寄给了傅尔蒙,但法文译本不幸遗失了。但那份法文译本很可能并不完整,而只是一份摘要。[9]

现在这份抄本和另外一份内容相同但是笔迹不同的副件一同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但这两份文稿的笔迹均不是出自马若瑟之手。

《六书实义》包括8页长的序言和15页长的跋,分别作于1720年和1721年。正文本身有30页,每一页上都有270个汉字。两份抄本都是线装的,看起来很像中国书籍。

作者的名字是“温古子”,这是马若瑟在很多年以前,大概是1707年就开始使用的笔名。最初用此署名的一部作品和我们正在研讨的这部著作有着相似的名字——《儒教实义》,意为“儒教的真正含义”。

img

马若瑟《六书实义》首页。

该书序言和跋的署名并非真实姓名,它们很有可能都出自马若瑟之手。序言的署名是“折中翁”,大致可以解释为“坚持中庸之道的老先生”;跋的署名为“知新翁”,隐含着“闻知了新事物的老先生”的意思。序言中大部分都是对该书的赞美之辞。跋的作者则说他认识该书的作者和其他一些“西士”,并且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天主教的知识。他提到了耶稣的名字,提到了天堂和地狱等等,但是并未说明自己是一位天主教徒。1731年8月29日马若瑟在给傅尔蒙的信中说由于“缺乏合适的校订”,这本书并未获得出版许可。他很可能誊写了不少该手稿的抄本,并且将它们送给了一些博学的文人,但我们不知道这些文人是些什么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位。

我们很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得到了马若瑟这本高深的作品。这些人一定很喜欢马若瑟著作的风格,并且对此书备感亲切,因为马若瑟的著作中不乏对他们熟悉的经典的引用。不过他们一定也对马若瑟从他们古老的著作《说文解字》中得出的观点感到困惑。

尽管如此,马若瑟曾经谈到过这种做法的妙处。1730年12月2日,马若瑟给巴黎的苏熙业神父写了一封短信,信中有些气恼的情绪。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您告诉我您不想再听到关于中国书籍的消息后,我就没有再给您写过信。可是如果我不谈论中国书籍,我写信又能告诉您什么东西呢?

在下文中他逐渐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两年前我把一篇我写的关于汉字六种分类方法的论文寄给了傅尔蒙先生。如果您能告诉我其中有什么错误的话,我会非常高兴。

我听说南京有一位很有才华的文人皈依了天主教。他的朋友们嘲笑他背离了中国正统。“背离了中国正统?”他反问道,“我从来没想过要这样做。恰恰是当我聆听了天主教的信条之后,我才开始理解了我们自己的正统。”因此他给朋友们看了一本用中文写成的关于天主教的小书,他自己已经仔细研读过这本书。这样一来,他的朋友都沉默了,甚至有些人想要和他一样信奉天主教。

您应该请北京的巴多明神父告诉您他已经使多少人皈依了天主教。他的方法仅仅是向这些教徒们说明后稷是那个放荡的女人的儿子。巴多明神父曾经在给我的一封信中用“荡妇”来称呼这位夫人。

《六书实义》(中国文字的六种分类体系)中包含着一位长者——马若瑟和一位年轻学者之间的类似于对话的教理问答。这位年轻学者只是隐约知道汉字的这种分类体系,因而非常渴求了解这种体系。

他向马若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因而给了马若瑟发表他关于六种汉字本质观点的机会。这一体系的真正含义在过去的数百年已经被遗忘了,但是这位大师(马若瑟)通过数年的研究又发现了这种含义。现在他将自己的发现传授给了这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在课堂上竭尽全力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马若瑟用来阅读此书真正含义的秘诀就是天主教。尽管他在文中没有提到关于天主教的术语和名词,但是读到此书的人都能看出此文是传教士所作,即使今天读到它的每一位读者也会这样认为。

下面我们将逐一来介绍这部书的内容。下文列出的有些是译文节选,有些是对原文的解释,其中省略了一些例子,尤其是在讲到最后一部分关于“转注”字和“假借”字的内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