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历史
1728年10月20日马若瑟曾给傅尔蒙写信,该信是马若瑟对他的著作《汉语札记》的一个说明,在信件的结尾马若瑟请傅尔蒙告诉法兰西学院他要为其写作一部“美好时期的历史”。1731年11月10日马若瑟给傅尔蒙随信寄去了“这部历史”的第一部分。这份题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古代史》(L'ancienne histoire du monde suivant les chinois)[1]的手稿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Bréquigny 18,Ⅰ)。[2]
这份手稿共有142页,文本在页面的右侧,而左侧和前一页的背面写有大量的注释。有些注释是法文的,但大多是和右页上的法文内容相对应的中文原文。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注释占满了左页上的全部篇幅。
正如我们在“马若瑟致傅尔蒙的信札”一章中所看到的,马若瑟想让傅尔蒙帮他在法兰西学院出版这本著作,出版的时候可以不要书中大部分或者全部中文的引文。马若瑟坚持,当这部书出版的时候,书上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傅尔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重写这部著作,并署上自己的名字。
然而实际上傅尔蒙并没有这么做,马若瑟的“古老历史”于1770年在巴黎以他自己的名义出版了,这是马若瑟众多著作中唯一一部在18世纪出版的作品。
正如马若瑟在很多地方所说的那样,这部详细介绍中国神话和传说的巨著大部分是从一位宋代学者——罗泌所写的《路史》一书中节选的。
除了知道罗泌可能信奉道教之外,我们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他的著作《路史》,意为“伟大的历史”,记载了中国从三皇到夏代的历史。他可能将这些都看成是真正的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尽管这些历史事件只不过模模糊糊地在人们之间作为传说来流传着。[3]
“世界古代史”的前三章都是介绍性的内容。第一章的标题是“宇宙的诞生”。根据所读到的罗泌关于《易经》、《道德经》、《列子》中经典段落的阐述,还根据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马若瑟得出结论说古代中国人信奉一种无形的“大统一体”,而且根据传统,这种“大统一体”也是三位一体的。所有有形的东西都从太极开始,都由这个第一原则创立。令人期待的是,他在此全力反对了另一位宋代知名学者邵雍的“时间循环理论”[4]。
第二章讨论中国史学家所撰写的不同的中国历史年表,他们把历史的开端溯源至从开天辟地的第一人盘古(他大概生活在200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以前),一直谈到司马光和朱熹生活的年代(他们撰写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425年)。
马若瑟比较喜欢纪年跨度较短的历史记述,他说之所以在这部长篇大论中介绍这些世界古代史上的传统故事,只是为了满足欧洲读者值得赞扬的好奇心。
在第三章,马若瑟简要介绍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他解释说就是三个君王和五个霸主的意思)。在马若瑟看来这些更像是人为制造的一个系统,而不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尽管如此,他说根据罗泌及其所记录的材料,自己将在这部著作中讨论这些帝王和英雄。
下面近120页的篇幅是谈论这些神话人物的,大多数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他们奇妙的外表,他们的德行和罪恶,还有他们在建立华夏文明中的巨大成就,构成了一幅巨幅图画。为了构建这幅巨画,马若瑟引用了宋代以前历代文人的大量著作。文中也充满了自相矛盾的说法,比如将同样的功绩归功于不同的人。虽然采用了罗泌所引的一些文人的话,但马若瑟一个劲地声明他并不知道这些文人。
通过这些凌乱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马若瑟认为欧洲读者的好奇心是很难被满足的。
马若瑟的记述开始于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传说他出现在“刚开始有人类的时候”,可人们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在他出生时,“天和地分开了”。盘古按照上天的意愿,开始统治这个世界。罗泌说盘古非常有智慧,一天之内他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改变9次。他是创造万物并使万物完美的主宰。马若瑟说,那么我们怎么能相信他真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呢?
接下来是对“三皇”,也就是对天、地、人三皇的介绍。他们每位都有9到13位兄弟不等,统治时间从18000年到45000年不等。传说中天皇处于万物之上,平和而敏锐,他什么都不需要做,但是人民自己就会相安无事,诸如此类等等。
下面的25页内容是关于一个未知年代的连续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很多统治者。他们是纪氏。
一直到这里,马若瑟都是在用一种不太正式的,有时甚至是有点反讽的语气来写作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传说,尽管其中可能包含着古老的神圣的遗产。第11章是关于伏羲的,于是他的写作风格也为之一变——开始介绍比较重要的历史了。
后世的作者们对伏羲的记载都很简略,那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来违反传统,因为按照传统,越古老的人就应该越受到尊重。这就是我为什么将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记载下来的原因。
传说伏羲在从“河”中跃出的一匹龙马的背上创造出了64卦——称为“河图”;人们还认为中国的文字来源于从洛河中发现的一片神龟甲上的符号——称为“洛书”。尽管如此,也有另一个传说认为文字的发明应该归功于史皇氏仓颉。不过又有一种说法认为仓颉是黄帝的一位大臣的名字。人们通常将文字的发明和完成归功于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罗泌和他引用的其他作者的观点,发明文字的仓颉是纪氏的统治者,生活在数万年前甚至数十万年前伏羲和黄帝的时代之前。据说这个帝王生下来就会写字,后来他又得到了神圣的龙马和龟的教诲。再有,是这位帝王发明和制定了中国六书的体系!
当然,马若瑟坚持认为这些都是传说,这些古老的记载大体上都是互相矛盾的。当然很明显,马若瑟希望将文字,尤其是64卦的发明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他很谨慎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在纪年的时候不将‘以前’(before)和‘以后’(after)这两个词像中文里边那么混乱地使用的话”,“中国的文字可能在伏羲之前就存在很久了”。
其余的“古代史”是关于伏羲的继承者们的,一直到黄帝时代为止。比较有意思的是第13章中关于女娲的内容,她是伏羲的姐妹或者妻子。她的外表很奇怪,有蛇的身子,牛的头,头发都是竖立的。然而她却是传说中一位伟大的女英雄,战胜了天地间的第一个造反者共工,补好了共工破坏了的天。马若瑟引用了《淮南子》中的话,认为女娲的神力上达高天,下抵深渊。她的名字将会为未来的数代人所敬仰,她曾经到过九天之上去拜谒过上帝。
最后一章(第16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黄帝的,他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始祖,写过一本关于药材的书。他的妻子教给人们如何养蚕、抽丝和织布。在他统治的时期,天下太平,有麒麟出现。
马若瑟曾经给傅尔蒙写信说他希望能一直将这部历史写到宋代,可他却没来得及写完。
以上是马若瑟写作的《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古代史》的大致内容,但我们省略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并未出现在罗泌的书中,而是出自一位索隐派主义者之手。马若瑟知道人们可能并不希望他将关于索隐派的一些观点写进“世界史”中去。他只是将这篇著作当成了一篇历史批评论文寄给了傅尔蒙,请他转给法兰西学院。著作中的内容不应该包含任何触犯当局的意见。他的目的是想引起法国院士们的注意,这并不是他索隐派思想的一部分,然而有时候索隐派的观点又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下面是一些例子。
马若瑟还引用了罗泌论述乐器的文字。罗泌认为乐器非阴即阳,是圣人让音律和谐,发明了使阴阳和谐统一的乐器。
在此马若瑟插入了下面的话:
他想说的是圣人将上和下统一起来了,“合上下”,这种说法曾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屡次出现。但是中国人在某些时候忘记了这种和谐统一的含义。一些有罪的人破坏了这种和谐,只有圣人才可以重建这种和谐。这成为了“阿里阿德涅的线团”[5],没有这个线团,我们无法从古书的迷宫中走出来。所以这本神秘的书反复向人们说明所有传说中的英雄都竭力想重建这种美好的和谐。关于这一点我会尽量在本文中整理说明(第81—82页)。
在另外一处,当谈到表示十二干支的汉字,尤其是第一个“子”的不同含义时,马若瑟说:
可以赋予这古老的传统更加神圣的意义。但要这样做就必须对汉字进行分析,那就不是此处要讨论的问题了。
尽管如此,马若瑟还是告诉读者,如果只将“子”理解成“半夜”或是“一天的开始”,那就有些“过分了”。它应该被看成是表示“圣子”的文字——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这个“圣子”来完成。(第16页)
在有关神农以及他诸多令人困惑的事迹的一章中,马若瑟谈道:
有可能罗泌提到的所有的古代英雄都只是一个圣人的类型或象征,当时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想,尚有待考证。(第131页)
“古代史”中最明显和最让人吃惊的关于索隐派理论的部分是一长段有关白晋的注解。这些内容和1730年10月29日信件的内容十分相似,关于这封信我们已经在前面谈过了。不过在这里马若瑟使用了更为强烈的措辞:
白晋关于人类历史要分成三个阶段的理论得到了成千上万材料的证明,我指的是中国古籍中有数不尽的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易经》中充满了这样的论述。白晋用了一种神圣的系统来解释这本书的神圣之处,这是其他任何体系都无法解释的。(第121—122页)
马若瑟的这部著作于1770年在巴黎出版,用了一个很长的名字——《〈书经〉时代以前时代与中国神话之寻究》[6](Discours preliminaire ourecherches sur les tems antérieurs à ce dont parle le Chou-king et sur la mythologie chinoise,parleP.de Prémare),该文收录在了德经(Deguignes)编、宋君荣译的《〈书经〉——中国的一本神圣著作》(Book of History—Le Chou-King,un des livres sarcés des chinois)一书中。[7]
在注的“前言”中,德经提到了马若瑟的文章,用几句话描述了索隐派的体系“受到大多数传教士的嘲讽”——他的“古代史”是建立在索隐派体系的基础上的。尽管如此,德经告诉读者们自己特意将“有关索隐派的一些想法都从文章中去掉了”。
将马若瑟的手稿和出版的书相比较,我们就能发现德经删掉了什么内容。上文我们所提及的关于索隐派的那些小地方都被去掉了,仅有一些简短的文句中提到或者是间接隐含了索隐派的观点。有一个细微但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关于中文里“圣”字的翻译,《易经》中到处都是这个字,意思是圣人或者是中国古代的智者。马若瑟总是翻译成“圣人”,德经却一律改称为“智者”。
观察这些被去掉的内容,如果没有汉字的帮助,它们大多数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文段;然而在1770年的法国,在这种出版物中出现汉字是不可能的。18世纪初被傅尔蒙所删掉的那些文字如今依然保存在皇家图书馆的手稿中,可它们的字体都太大了,即使在今天的普通书籍中都不可能使用。
[1]该文即本书第二章提到的《远古中国的年表》一文。——译者注
[2]原书本章注38:傅尔蒙将这份资料用于他所写作的《关于古代民族的批判性反思》(Réflexions critiques surles anciens peuples,1735)中,但是他在引用时并没有提到马若瑟的名字。
[3]原书本章注39:《路史》有47章,出版于1170年,是根据各个朝代的历史编成的六卷史书。张春树说尽管这部书在历史记述方面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却极富文采,而且富于哲学想象意味,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很好的材料(赫尔沃叶(Y.Hervouet),《宋代书目》(A Sung Bibliography,1978))。《路史》一直是一部比较流行的著作,因为其叙述极富吸引力,还有很多美妙的故事,其中有不少在中国妇孺皆知。
[4]原书本章注40:邵雍(1011—1077),是朱熹的“师长”之一。邵雍是一个象术学家,用数字建立了一套十分复杂的时间循环体系。根据他的观点,世界历史一共有129600年。他认为年复一年都差不多,这种论述体系遭到了许多中国学者的反对,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学说。马若瑟对这种学说十分厌烦并且有些恐惧。他通过引用其他作者的观点,包括罗泌的观点来反对邵雍的学说,罗泌曾经说过“邵雍的学说有一天一定会受到批驳”。
[5][希神]阿里阿德涅(Ariadne),国王弥洛斯(Minos)的女儿,曾给情人忒修斯(Theseus)一个线团,帮助他走出迷宫。——译者注
[6]书名采用《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一书中所用的译名,第529页。——译者注
[7]原书本章注41:德经说他使用的手稿是从德·路德伯爵(M.le comte de Lude)那里得来的,后者曾经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他告诉德经说这本手稿是马若瑟送给他的,因为马若瑟想向他介绍中国的传统。现在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的版本是马若瑟送给傅尔蒙的。在正文之外,书中还有很多页边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