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2025年09月16日
第一章 导论
本书研究的是法国耶稣会士Joseph de Prémare的生平和著作。他的中文名字叫马若瑟。马若瑟在接受了12年耶稣会的宗教培养之后,前往中国传教,一直在中国生活,直到他于1736年逝世,终年70岁。
马若瑟属于法国耶稣会士中一个很小的团体“易经学派”,这一名称的由来源于他们对《易经》的学习和研究。在欧洲,他们被称作“索隐学派”,因为他们宣称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通过象征式的注释找到了带有基督教传统的痕迹。
马若瑟针对这一问题撰写了很多论文,但没有一篇被允许发表。其中很少一部分一直到18世纪60至70年代才得以发表,然而并未引起多少重视。
马若瑟终其一生都在学习中国语文,包括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典籍一直到宋代哲学家、评论家和诗人的作品。他从这些学习中获得了深刻的认识,这使他在写作一本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手稿《汉语札记》(Notitia Linguae Sinicae)时获益匪浅。这部作品后来成为了创建欧洲学院式汉学的奠基石。
在着手分析马若瑟的索隐学和语文学成就之前(其实这两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我会简单勾勒一下中国本土和欧洲大陆上的中国语文学研究状况,我也会对欧洲神学的派系进行一个概述,特别是当时以寓言的方式和象征主义来解经的神学思潮,那是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神父将中国索隐学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白晋正是马若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