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实义——一位年轻文人和年长大师之间的对话

六书实义——一位年轻文人和年长大师之间的对话

温古子(马若瑟)

一个年轻的文人通过向年长的大师询问《易经·系辞》中一句话的含义展开了与大师的对话。

在上古时代,人们用结绳记事来成功实现了政府管理,后世人们用书写文字代替了这些绳结……这种观念很可能是从夬(第43卦)开始出现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夬”是一个卦名。下卦为“乾”,上卦为“兑”。“乾”象征着天,“兑”象征着嘴或舌头。整个卦象意味着上天的语言。

谁创造了文字?

年长的大师说他不知道。有人说是伏羲,还有一些人说是仓颉等人,说法十分混乱。

关于此事没有可靠的记述,所以我不知道。

这位年轻的学者似乎接受了这种说法,然后又提出了更加广泛的问题:

汉字的来源是什么?

“它们来自于河水[10]和洛水这两条河流。”这位大师回答道,“罗泌说,根据古老的记载‘河出图,洛出书’。上天创造了文字,并把它们给了人间的帝王。我们的先祖帝王从上天那里得到了这些文字,又将这些文字传给了后世的统治者们。他们用这些文字来统治成百上千的官员,并且靠这些文字来展开对人民生活状况的调查。这就是‘文字’一词的含义,也是我得出下面结论的原因:‘它们代表着上天的语言。’”

接着他们的讨论转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外形的演变过程。

大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许多解释,强调了文字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同时又说这些变化并不是很重要。“比如蝌蚪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它们虽然看来都不一样,但是实质含义是相同的。”

年轻的学者也知道有“六书”这种说法,并且当场向老先生请教了六书的名称。

它们被称为指事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转注字和假借字。

1.指事 Indicating-things

2.象形 Imitate-form

3.形声 Form-and-sound

4.会意 Grasp-meaning

5.转注 Interchangeable notation

6.假借 Loan-borrowing

这些不同的类型都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于是,这位大师开始向年轻人介绍关于这些文字的学问,并向他讲解这部字典名称中的每一个汉字,《说文解字》的意思就是“关于独体字(文)和合体字(字)[11]的讨论(说)和解释(解)”。长者还建议他参看书后跋中关于六书的解释文字。

文(简单文字)和字(复杂文字)[12]的道理包含两个部分:本义和意义(或称之为分析)。“说”和“解”向我们展示这个文字的本义;六书的分类系统则告诉了我们关于这些文字的分析或解释。本义可以使我们通晓这个文字的概念;分析让我们正确理解这个文字。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这种分析,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文字的真正含义呢?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离我们祖先的理解越来越远的时候,文字的本义和意义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如果真的这样下去的话,那么文字的学问就会衰落下去。

在对八种简单的中国文字笔画作了简要说明之后,大师转向了正题:“知道了这八种笔画之后,文字组合就变得很容易了。因此,当有些人明了这种观点后,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认为六书的分类系统是没有用处的。”

年轻的学者又向年长的学者询问中国文字学发展的历史。

年长的学者列举了许多文字学的专家,从汉代编撰《说文解字》的许慎一直到当代的一个叫做刘二至的人。然后他又说了一些充满韵律感、类似于咒语一类的话,可在这里翻译出来就丧失了美感。

100个学派出现了,六书的分类方法被遗忘了;六书遗失了,六经变得混乱不堪;六经变得混乱,有关早期君王的记载也就模糊不清了。

在插入了一个个人意见的注解之后,他继续说:“所以我经常说,当我们掌握了六书的分类体系之后,我们就能够通晓六经的真正含义了。当我们通晓了六经的真正含义之后,我们就能够走上‘大道’了!”

年轻的学者询问长者,如果要学习文字学的话,人们应该遵从哪位作者或者评论家的言论。

大师把许慎的学问夸上了天。他说如果没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将不会知道关于原始的东西的一切伟大想法,也不会发明文字。在许慎的著作中,他讲清楚了六书的分类系统,因此解释清楚了古老文字的本义和意义。

而后就是一个籍贯南丰,叫刘凝(二至)的人,他非常了不起,但十分遗憾的是他的作品被埋没了!没有人欣赏并出版这本书,而这本书花费了作者70年的心血!唉,可惜全部著作几乎都被毁掉了。

接下来,年轻的学者将会从年长的大师那里听到更多的教诲,这位大师是对《说文解字》研究最为深入的学者。

年轻的学者问了一个显然是很幼稚的问题:“六书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这招致了大师十分尖锐的带有争论性的回答。六书的正确顺序就是当年轻人问他什么是六书的时候,他所给出的六书名称的顺序。他没有争论说这种顺序就是《说文解字》的跋中给出的顺序,相反却用了两个普通的哲学名词来解释他的说法,“体”和“用”,也就是实质和作用的意思,尽管这两个词通常分别用来说明事物相对基本的、本质的属性和次要的、应用性的属性。

六书的前四种——指事、象形、形声和会意都是“体”,也就是基本的一些类型。最后两种,转注和假借,就没有这么重要了,它们仅仅是“用”而已。

img

《说文解字》,说明汉字“一”以及在行间注释中称其为“指事”字,汉字“六书”中的第一类。

再有,六书形成了一个非常实用的体系,从“文”到“字”然后到“书”的体系。前两个“文”和“字”的意思已经解释过了:意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六书中的第一种“指事”字,是纯粹的“体”,而后的三种属于“字”,也就是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字符组成的。“书”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已有的字符组成新的汉字。[13]转注字和假借字都属于“书”。

事实上三种类型的分类方法来自于《说文解字·跋》中的一篇文章。其中对“书”的解释是“写在竹简或者丝帛上的汉字”,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书”的意思是“记录”或者“相似”。

随后年轻的学者引用了《周礼》中关于六书的一句话,表现出了他对文字学的了解,可是其中六书的顺序和大师说的不同。

大师说年轻人这样说是出于一种误解。

接下来的一段简要论述是关于区别指事字中的“事”和象形字中的“形”的重要性的:前者看不到,后者则看得到,诸如此类等等。大师还列出了一份众多作者的名单,他们曾经用不同方式来论述汉字。最后部分是对文字学的“道”所作的一个大致结论。

大师说重要的在于文字的构成部分和六书的分类体系,发音和韵律并不那么重要,这首先是因为现在的人并不知道古人是如何来读这些汉字的。出于文字学的这种“道”,发音的知识就无从得知了。

而后他们的讨论又转向了每一种文字。

“请告诉我关于指事字的一些知识吧。”年轻的文人说。

它是六书中的一种,也是第一种,因此极为重要。当人们了解了这种字的知识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会意字和假借字了,那么多半也就能够正确理解象形字和形声字了。

啊,多么神奇的指事字啊!它们没有形状,也并非形象,但无数的形状和形象都来源于它。这种类型的汉字不太多,也就是‘丶’、‘img’、‘img’、‘☰’、‘img’、‘img’和‘丨’,全部奥秘都藏在这七个简单的汉字中了。它们的形状受到严格的限制,一些点和一些线,仅此而已。

“‘丶’是一个即古老又简单的笔画,也是组成‘主’字的笔画,‘主’的意思是最高之主。”

年长的大师详细解释了这七个汉字。

img”、“img”、“☰”并不仅仅是数字,重要的是“img”和“☰”中的每一条横线都一样长。“img”和“img”是“上”和“下”的古字,“丨”意为从上一直贯穿到下。

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跋中说:“看一看它们,你就会知道它们是什么;观察一下它们,你就会明白它们的意思……”“只有用心去观察,你才能明了它们的意思;只有用心去体会,你才能真正看懂它们。”

年轻的学者问:“您能不能让我明白指事字的概念呢?”

“在我看来,”大师说,“我的拙见是‘丶’、‘img’、‘img’和‘☰’这四个汉字指的是一种东西,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开;‘img’、‘img’和‘丨’这三个汉字也是指的一种东西,我们同样也不能把它们分开来讨论。”

年轻的学者不能理解这一点:“请为我详细解释‘丶’、‘img’、‘img’和‘☰’这几个字。”

第一个是‘丶’,它象征着最高之主的实体。‘img’、‘img’和‘☰’象征着最高之主的三个位格。实体是实体,位格是位格,但无论是位格和实体,还是实体和位格相距都并不遥远。

年轻的学者有些迷惑了。“可是您说的位格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他问道。

年长的大师于是放弃了冗长的论述,用了更为简短的论述:“它们是天主、耶稣基督、圣子和圣灵。”

他主要想说明的就是“img”、“img”和“☰”都是汉字(文)。“img”和“☰”并不是由单独的两条或者三条横线组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img”不是“img”和“☰”,但是它是形成“img”和“☰”的基础。“img”不是“img”,可它来自于“img”。“☰”既不是一,也不是二,可它来自于一和二……它们不分前后,不分高下,也不分大小。它们不是形状,却是形状的形状;它们不是形象,却是形象的形象。它们无始无终,但是它们是无数事物的起点和终点……

年长的大师对这位可能忽视了文字问题的年轻学者说道:

对于中国文字的解释,我认为笔画“丶”指明了最高之主的神秘本质。“img”、“img”和“☰”也指出了三个极高的位格。笔画“丶”是上千个独体字和成千上万个合体字的组成部分。

但大师又回到了自己的话题上,以三位一体的观念作为结论。

我们知道这种神秘本质不是两个。它宝贵的位格有三个,我们从三位一体中又得出了一个整体的实体。我们知道位格有三个,实体只有一个,于是从三位一体中得出了三个位格。我们也知道这一实体并不是一个位格,三个位格也不是实体。因此它当然既不是一个也不是三个——人类的语言无法表示它们!

年轻的学者接着又问上面所有这些内容是否都和《系辞》中一段提到的天和地的数字有关。年长的大师回答说:“不是的,那里边提到的数字是从一到五,我们谈论的汉字‘img’、‘img’和‘☰’都是指事字;而汉字‘四’和‘五’则是象形字,两者不是同一类型。”

于是年轻的学者想通过下面的问题来理解年长的学者的看法,那就是三位一体的概念是否和《易经》中太极的概念一样。

在接下来的4页书中,大师讨论了“太极”这个实体概念,以及它与中国哲学中其他基本概念的关系,比如它和“理”、“气”,“阴”、“阳”,还有“动”和“静”的关系。他还详细分析并评价了《道德经》中的概念和说法,以及宋代理学中一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并且作了许多关于《说文解字》的注释。大师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个实体概念是真正的三位一体的神的概念。在此我们有必要举出他的一个观点来进行说明。他认为人们可以把“道”解释为上帝。“道”这个字由头“首”和脚“辵”两部分组成,头意味着开始或者“从……起”,脚意味着行走,也就是运动,没有结束,没有变化!无穷的运动连接着无穷的静止,这就是“道”,就是“img”、“img”和“☰”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

如果我们说“道”建立于“一”中,我们并没有否认它同时也建立于“img”和“☰”中。在这个表达方式中“一”的意思是伟大的一,并不是数字“img”、“img”和“☰”中的意思。“建立于一中”的意思是说“道”的实体、三个位格都建立于一个实体当中。

古人曾经解释过伟大的“一”及圣三位一体的组合,古老的记载说皇帝曾经在城郊祭祀三一。这些都说明了三一就是真正的上帝这个事实。

这只是长者解释那七个指事字中的四个字所用的一系列观点中的一点而已。

关于后面三个汉字的解释在下面的4页内容中。

年轻的学者想了解关于“img”、“img”、“丨”的知识。他被再次告知说这些字属于指事字,要比其他类型的字都重要得多。他对其中的前两个字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就是意思是“上”和“下”的那两个字。

在我看来是“上”的东西可能在别人看来是“下”;我称之为“下”的东西,也许会被别人叫做“上”。这样的名词还有无数。所以它们是指事字,而不是象形字。

“不是这样的!”大师说。如果仅仅通过一个方位的说明就能说它们是指事字的话,那么高和低、大和小、东和西也都应该被纳入到指事字这个完美的类别中来了。然而,它们仅仅是意思相反的短语而已。

但是如果我们用一条竖线将上和下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得到“img”,它代表着天的形式。怎么能说它们不能代表形象呢?

如果我们观察这条线的两端,将它们看成指向两个不同方向的话,那么“img”和“img”就属于同一个类别了。尽管如此,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上到下,这就是它的含义。

年长的大师尽力想让年轻学者弄清楚这一观念,他提到了《易经》中的第11卦和第12卦。其中“泰”意味着天和地之间存在着某种交流,“否”意味着天地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了。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为什么出现在《易经》中呢?古老的《易经》用神秘而简单的文字——“天”来表示上帝,“地”来表示人,并且表达出了天人合一的含义,但只有圣人才能达到这一点。

“否”的时候,天和地之间失去了协调和沟通,人力不能够达到上天,也没有从上至下的贯穿。这是什么造成的呢?那就是“罪”。“泰”的时候,天和地再次融合,上天眷顾人类,所以就有了从上至下的贯穿。什么人能够这样做呢?唯有圣人才能这样做。主在天上,地上的人都是上天的奴仆。可是在第一卦中提到的圣人又是谁呢?

“得遇圣人大有好处!”这就是《易经》中隐含的奥秘——而且只是这些!这样一来,《易经》中无形的圣人,一下子就有了形了。在第一卦和第二卦中,天和地融为了一体,《易经》中的“道”也就形成了!天和地都在它们自己的位置上,于是圣人出生了!他看起来高高在上,在万物之上,让万邦都享受和平。

天在上,人在下——它们之间相互融合,而不是彼此干扰。天主从上方来到这里,不通过任何转换。他又从下方上升到天上去,充满了光辉。

这个人是谁呢?他是人,但也是天。

接下来一页半的内容都是大师对圣人的进一步解释,其中他利用了《易经》中对圣人进行阐述的预言和八卦。

尽管如此,年轻的学者在有一点上看来似乎很不安,他觉得自己发现了年长的大师论述中的错误。

如果我们用“img”、“img”和“丨”来表示圣人的话,那么圣人有没有形状呢?如果“丰”字属于象形字的话,那它为什么同时又属于指事字呢?

这个反对意见很快就被大师驳倒了:

我们有河图洛书,《易经》中的文字,记载了所有关于圣人的珍贵宝藏和神奇形象!

忽然,他们的谈话形式发生了改变,大师开始叙述一个故事,故事内容的大部分来自于《史记》和《易经》中的第五卦:

从前,在很古老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片乌云,天空要下雨但是还没有下,人世间盼望着甘霖的到来。他们盼望着圣人的出现并且说:“我们等待着我们的君主啊,我们的君主来了,我们就会获得重生了。”

因此我们将“img”、“img”和“丨”这几个字看成是指事字,你明白了吗?

在作了一个简短的总结之后,年长的大师开始谈论象形字。

年轻的学者说:“现在请您告诉我关于象形字的知识吧。”

年长的大师说:“一旦我们相信我们已经理解了神秘却又简单的指事字之后,我们就能将一些事物作为范本来描述它们的形状了——这就形成了我们称之为象形字的文字。”

然后他开始用很多例子来解释象形字的概念。从我们最熟悉的“日”字和“月”字开始,很显然这两个字和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差不多,这两个字同时也是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跋中引用的例子。在这部字典里他给出了一些我们一看就能辨别出来是象形字的字条。如果是其他类型的字,在理解它们的意思之前,我们还必须识别它们,我们把这样的字称为“半象形字”或者是“形似字”。

例如:“尸”字,意思是尸体,部分模仿了一个躺倒的人的形象;“臣”字,意思是奴隶或者大臣,部分模仿了一个屈身或者是跪拜的人的形象,等等。

真正的象形字都是独体字(文),它们展示了事物的形象。那些只是部分模仿了事物形象的字往往是合体字。[14]

在这些客观的陈述当中,马若瑟也加入了自己的个人观点。对于独体字,他说:“它们的形状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人们只是模仿出了它们的形象而已。”对于合体字,他说:“它们是上古留下来的遗产,是‘道’的简要表现。”

接下来的三个例子和前边的一样来自《说文解字》,但是它们都被染上了圣经学的色彩。

img”的本意是“飞”或者是“逃走”。它由一个“人”字和一个表示“邪恶”或者“罪恶”的字组成,形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走小路或沿偏僻的路径逃去的样子……两个原来就有的字组成了这个字……大概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在黎明时分,一个犯罪的人逃走了……

马若瑟最后又告诉我们:“上面分析的仅仅是三个字。从这些分析中,人们可以得出对其他字的分析来。”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种汉字,我们知道它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汉字代表的事物形状,另外一部分表示这个汉字的发音。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动物有成千上万种,我们却无法认识它们的全部。在象形字中所有的东西都很简单。“鱼”就和鱼的形状差不多,“鸟”就和鸟的形状差不多。在形声字中,形旁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这个汉字表示的东西的样子,但并不是很具体。看到某一个字时,我们只能知道它大概表示的是鱼类或者鸟类。我们虽然同时知道了这个汉字的读音,可我们并不能确认它是哪一条鱼,哪一只鸟。大师认为这是形声字的第一个弊端。

第二个弊端就是形旁只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在很久之前,文字中只包含表示发音的部分。

第三个弊端就是这种文字的存在不是很有必要。在指事字、象形字和会意字中并没有表示读音的部分,但是它们的意思和词源依然很清楚。也就是说,即使形声字不存在,我们的先祖之王的德行依然能够被理解并得到传承。

我们不能够废除这种文字类型,因为它已经存在于六书之中了。不过显然它是六书中最不重要且最没有趣味的一种。

“请告诉我关于会意字的一些知识吧!”年轻的学者说道。

会意字是包含着好几个组成部分的合体字。当这些部分被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了。

会意字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大师说,这些部分有可能是颠倒的,如上下颠倒、背对背或者是面对面。有些字由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多数情况下是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后一种情况更多一些。不过有些时候会意字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对于此种类型的会意字,大师举了部首中包括“羊”字的一些字来说明,这个部首表示“好”或者“有好运”的意思。

我们知道羊有角,但是羊却从来不用它的角来做什么。如果你捉住了羊,它不会叫喊;如果你杀了它,它一声也不会吭。因此我们可以用羊来作为圣人的形象或者符号。“羊”字是很多会意字的部首,例如“善”,“好”的意思,它也可以被写作“img”,也就是两个“羊”字的中间有一个表说话的“言”字。如果从右到左来读这个字的话,每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来读,意思就是“羊说话”和“说关于羊的话”。它们都是“好”的意思,事实上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别的好东西了。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字的意思,我们又怎么能理解这些话呢?如果我们知道了指事字的形成原则,仔细研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字的意思……

刘二至曾说:“眼睛能看到什么地方,人就能看到什么东西;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人也就不能看到东西。因此人们看到的东西有时候是不全面的,那些能看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他们看到的才是真相,他们将看到的东西转换成文字,在‘上帝’的帮助下使这些东西的形象清晰起来。”

由于年轻的学者想确认他是不是理解了这些话,大师就告诉了他一些汉字的例子,尤其是那些经常被人误解的例子。比如“仙”字,通常情况下意为“长生不老者”或者是“修道者”,但是《说文解字》中的词源解释证明它的意思是“升高”。所以长生不存在于人世间,而存在于天上。

大师用经典著作中的言论继续教育年轻人说:

《诗》曰:“(文王在上),哦!他在天上是多么伟大啊!”

《尚书》中说:“有命自天来……”

年轻的学者想继续了解下面一种类型的汉字。“请告诉我关于转注字的意思。”他说。

于是大师通过一些知识来教育年轻的学者,这些知识是他向学生们传授六书的时候所用的。

我们已经确切了解了前四种汉字,知道了本质上的“体”,现在让我们转向本质上的“用”。最后的两种字转注字和假借字就属于“用”。

转注字,意为“可以互相解释的两个汉字”。它们的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比如有两个汉字的意思都表示老,即“老”和“考”,它们就是“转注”字。《易经》和《易经集注》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文字。比如作者提到了“需”,意为“必要”或者“应该”,但是在这两部著作中不同的地方所用的汉字是完全不同的。

年轻学者又想了解最后一种汉字。“请告诉我关于假借字的知识。”他说。

郑樵,也就是那部著名的史学著作《通志》(宋代)的作者曾经说过:“理解六书体系的难点就在于理解假借字。”

在我看来,在假借字这个问题上,很难向别人说明六书体系从本质上是令人困惑的。事实上后来的学者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研究不重要的两类汉字——转注字和假借字上,而忘记了去好好思考另外几种重要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假借字运用得很广。如果我们将它分为三小类:较低的一类、中间的一类和较高的一类,我们就会再次知道象形的学问。那几乎可以让我们同古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较低的一类假借字是什么呢?”年轻的学者问。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事物和现象并不能用特定的汉字来表示。于是我们借用另外一个汉字来表示它的意义。

大师举出了用三个汉字表示同一事物的例子,同时它们又被借用去表示完全不同的东西。他说所有的虚词都属于这种类型,另外专有名词、地理名词和国家名词也都属于这种类型。

还有些情况是本来有一个汉字,但是后来出现的另外一个字代替了它。这种汉字在古书,如《山海经》、《列子》和《大学》中经常出现,大师给出了其中的一些例子。

然后他开始讲述一些特例,比如很多汉字可以归类为“活字”和“死字”,他引用了《大学》中著名的一段话:“我们憎恨可恨的事情,热爱可爱的事情。”

现在我们将“恨”从“可恨”中区分出来,将“爱”从“可爱”中区分出来,然后用小圆圈在这些字的角上做好记号。尽管如此,这种用耳朵或者眼睛区分它们的方法并不能使它们成为假借字。

年轻的学者想知道关于中间一类假借字的知识。

年长的学者告诉了他六个小的分类:假借相反类,假借相似类,假借比喻类,因果类,还有一类假借形象的事物来表示抽象概念,例如用“护城河”来表示保护城堡的精神,用“天”和“地”来表示天上的主宰和地上的主宰。

第六种小的分类是最有意思的,即借用一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示不可见的无形事物的本质。

“气”表示云,它是一个象形字。我们借用这个字来表示我们的精神(体)——这种既没有形状又没有形象的概念,也就是不会随着人躯体的死亡而逝去的那个部分(体)。

年轻的学者向大师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可能知道一点关于最高一类假借字的一些知识?”

于是,在大师的指引下,年轻的学者又回到了起初搞不清楚的六书的真正含义上去。大师让他回忆那七个“指事”字,但是现在要从整体上将它们看做一个假借字。

最高的一种类型借用一种形状来说明一件事情:“丶”、“img”、“img”、“☰”四个字表示一个实体、三种位格和神。“img”、“img”、“丨”三个字表示继承了上天,建立了完善,成为了圣人。七个简单的汉字就是指事字——仅此而已。

文字学的最高奥秘、经的学问、理的学问——都包含在了指事字当中。

因此我常常说:一旦你理解了指事字,假借字就会变得很容易。一旦你理解了假借字,六经就不难了。一旦你理解了六经,圣人之道也就不难了。

《易经》这部巨著是文字学的基础,也是“五经”的基础。《易经》和文字,它们都来自于相同的源泉,指向相同的方向,蕴含相同的道和理。

一言以蔽之——形象、文字和《易经》是互相联系的!

看看天上的形象,观察地上的设计。近观自身,远观事物,就能得到光明的德行。

指事字用指向来表示意思,象形字用模仿来表示意思,会意字用解释来说明意义,假借字用理解来表示意义——就这么多知识!

刘二至说:“指事字看起来有些奇怪,象形字像八卦,形声字和会意字像64个六画卦,转注字和假借字则像六画卦和六画卦的结合。”

它们的开始非常微小和精细,它们的结尾却非常宽广和伟大。其中有天道、地道,也有人道。有天和地的变化与产生,君王的统治,圣人的转化,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东西。因此那本伟大的《易经》——它的卦象,它的线条,它的语言,它的文字——都是神秘的象征。

哦,谁又敢说六书的学问微不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