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25年09月15日
引 言
王弼注释的一般策略是将文本的句子和语汇的多义性约减至最低。这一多义性体现在对完全相同的句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并存这一事实中;它同时也是有文本基础的事实,《老子》的很多句子没有明确的主语,它的喻象和比较难以把握,它的术语系统有时似乎并不一贯。
王弼化减多义性的常用技巧在于将含混的部分与处理同一问题言辞较为清楚的部分关联起来,并以较为清晰的部分解释含混的部分。这样合并的结果是王弼的《老子》所处理的问题的数量被极大地缩减了。王弼对上引《老子》唯一的核心问题的陈述以及他对《老子》的分析实际上产生出有限几个与核心问题有着紧密关联的问题。对其哲学内容的细致研究,将在本书的其他部分给出。 (1)
王弼注承担了许多不同的形态。他解释个别的措词、隐喻或明喻。他澄清《老子》的各种陈述的隐含结论。凡是在似乎由文本假定但有可能为读者错过的地方,他都会标明主语、宾语以及逻辑和语法的关联。他还指出有待解释的部分与《老子》其他部分结构上的平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