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等关系界定字汇

通过对等关系界定字汇

王弼使用了一种在早期的《春秋》注中被广泛使用的注释技巧,即通过某个对等者界定字汇。许慎(约卒于公元120年)的《说文解字》收入了许多这类注释,后来成为后世的注释者为超乎他们想象的字汇找寻意义的资源。这些注释使得注释工作变得更科学、更客观。阮元的《经籍纂诂》只是此类书中最系统、用得最广的一种。 (8)

《老子》的用词总的说来较少,而且平易,不太需要解释特定字汇的意义的注释技巧。然而,每一个字汇都有一个可能用法的频谱,如果这个字汇的主要意义对上下文不适用,混淆和多义性就会产生。在这样罕见的场合,王弼会给出简洁的字典定义。它们位于注释的开头,而且常常构成一个简单的同义词,这个词具有在可能意义的频谱中对他而言较为恰当的意义。

作为一个动词,《老子》10.1“载营魄”中的“载”字本身有一个可能的意义范围: 意指“运载”、“包含”,以及较为罕见的,如“载高位”(班固)中“处于”的意思,颜师古将其注解为“乘”。当他说“载,犹处也”时,王弼注似乎与这一罕见用法有关。渚桥辙次的《大和汉辞典》(第38309号)只列了王弼的这一定义。接下来一句“专气”的“专”也有一个正常的意义范围“仅仅”、“专门”,但也许还有极少用到的动词用法,意为“绝对控制”或“绝对运用”。在将其界定为“任”时,王弼注利用的就是这一可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