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版本基础

文本的版本基础

本章收入的文本有下列版本为基础: 

● 《正统道藏》中的《老子微旨例略》,计2552字;

● 《云笈七签》中节录的《老君指归略例》,计1350字。

● 下列著作中收载的对文本的批判性注释: 

A. 王维诚,“魏王弼撰《老子旨略》逸文之发见”;

B. 严灵峰,《老子微旨例略》,以及他在《老庄研究》1959年和1966年版后序中对这一文本的提示;

C.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史组及北京大学哲学史教研室编,《中国历代哲学文选——两汉隋唐编》,308页以下;

D.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页195—210。

《老子微旨略例》的翻译

本书的译文是以我对链体风格的研究为基础的。 (34) 其标准形式是: 

(1) a              (2) b

(3) a         (4) b

      (5) c

数字给出的是句子的顺序,字母a和b指两个串系,而中间的c则同时指涉两个串系、没有与之平行的论辩要素。写在同一层的句子是平行的。

这一基本形式有三个常见的变形。首先是abbac的顺序: 

(1) a         (2) b

           (3) b

(4) a

           (5) c

第二种是平等的“阶梯”形式: 

a

   b

     c

       d... 

a

   b 

     c 

       d...

链体结构有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在前一种形式中,属于一个串系(如a串系)的句子通过使用相同的语汇而彼此指涉。在隐蔽的形式中,没有这类明确的指涉存在;其间的关联是隐含的。由于有变体abba的可能性,这常常导致某个句子该归入两个串系中的哪一个的问题。

1979年,Chang Chung⁃yue在其未出版的博士论文中收入了《老子微旨略例》的翻译。它相当糟糕。我自己的译文发表于1986年,而Richard Lynn于1999年出版了另一种译文。 (35) 尽管Lynn知道有更早的译文,但他仍然决定做自己的,他没有对先行者进行批判性的、细节性的讨论。结果,这一译文非但没有校正早期的错误和缺点,反倒充分利用特权强加他自己的解读,并重复了楼宇烈版的错误。我为这样互不关涉的世界的持续存在而悲哀,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的不成熟而悲哀。在这个领域里,此类翻译竟被当做个人的学术训练,而非出于对批判性事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