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回应性喂养照护
2025年10月13日
二、父母的回应性喂养照护
要做到回应性喂养照护,家长须与婴幼儿同频,敏感地捕捉婴幼儿发出的不同需求,包含手势、哭声、面部表情等各种信号。以下是家庭中回应性喂养照护的案例介绍。
场景:2岁幼儿贝贝遇到了不爱吃的青椒,一看到青椒就推开手不吃,左顾右盼,并伴随撒娇。
(一)反面案例
母:(无视幼儿的情绪)宝宝快吃,不吃的话会长不高个子。
幼:不要不要(开始哭泣)。
父:不吃饭不是好孩子,快听话吃饭。
幼:(哭声逐渐变大。)
母:怎么又哭了,爱哭的孩子妈妈可不喜欢。
(二)正面案例
母:(与幼儿保持同高,正视幼儿的眼睛)宝宝是不喜欢吃青椒对吗?告诉妈妈。(正面提问,与幼儿保持情绪共振)
幼:(幼儿红了眼眶)嗯……
母:(摸摸幼儿的头)妈妈记得宝宝自己还种过小青椒呢,你还给它浇水呢。(接受幼儿的情绪,并移入以往经验)
幼:嗯,是的。
母:(妈妈微笑着)你看看你的小碗里就有自己种的小青椒哦,它在等着你呢。(给出合理的观点,等待幼儿的变化)
幼:(有些犹豫地望着青椒。)
父:(拍拍幼儿的肩)可以把爸爸妈妈吃的青椒拿过来吗?我们陪你一起吃。(进一步明确观点)
幼:(小声说)好的。
母:(妈妈边吃着自己的青椒边说)宝宝真棒,妈妈觉得青椒真的很好吃呢。(正面鼓励,增强共情)
父:(微笑看着幼儿,给予其肯定的眼神。)
以上案例中包含了语言性回应和非语言性回应,正面案例展现了“正面提问”→“情感共振”→“接受幼儿情绪”→“移入已有经验”→“给出合理建议”→“正面鼓励”的系列回应性行为,有效地提升了日常饮食行为中出现挑食与偏食现象时的亲子互动质量。表2-4是亲子互动中关于“回应性”质量的重要指标,值得重点参考。
表2-4 回应性亲子互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