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游戏与心理行为发展
(一)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与游戏
1.感知觉 感觉属于直观性的认知行为,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知觉发展为婴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皮亚杰将2岁以前的婴幼儿归入“感知运动阶段”,此时的婴幼儿依靠感觉和知觉来探索和理解世界(图5-10)。
图5-10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2.注意力 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婴幼儿期注意的发展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强烈的声音、鲜明的色彩、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都容易引起婴幼儿的无意注意。而有目的、积极主动的注意一般为有意注意。注意力可以理解为心理活动中对一定对象有选择地集中注意的能力。婴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易分散、范围小、带有情绪色彩,注意力发展不稳定。因此,在需要维持注意力的运动与游戏中,需合理控制活动时间,不宜一次性呈现太多物品。可以让婴幼儿先充分地对一两件简单物品进行探索和操作,再根据他们的兴趣逐渐呈现其他物品,增强注意对象和婴幼儿之间的互动。
3.记忆力 记忆力指的是人脑对于信息的获取、储存、保留和提取的能力。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记忆以条件反射的出现作为标志,发展得比较早。婴幼儿天生就有记忆,这使得事物的表征可以在大脑中停留几秒。婴幼儿通过记忆和再现的方式,来模仿照护者各种扬眉、眯眼、张嘴、吐舌、皱眉等面部表情。随着婴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的记忆和回忆能力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强。
4.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脑处理信息、生成思维、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能力。思维是一种概括的、简洁的反应形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包含建立客体永久性、理解因果关系、发展分类、配对能力以及发展排序能力等方面。0~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向抽象转化的。婴儿期的思维主要是靠感知觉和动作实现的,1岁以后的幼儿开始出现一些概括和间断性的思维萌芽。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使思维能力发展逐渐摆脱对动作的直接依赖,可以凭借表象进行思考。
(1)因果关系。主要指婴幼儿了解一个行为或事件会引发另一个行为或事件。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连同记忆能力和理解物体的能力一起,对婴幼儿预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知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测,记忆容量的增加使他们能够基于对事物运行机制的了解来思考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2)分类能力。思维能力中的分类能力是指对事物运作方式的理解,取决于组织和分类信息的能力,对于婴幼儿将来使用符号进行阅读和学习数学至关重要。对物品、经验和人进行分类是对事物做出预期和预测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复杂社会关系所必需的关键技能。婴幼儿学会区分人与无生命的物体是分类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随着婴幼儿感知觉能力的逐渐成熟,他们会注意到物体和人的特定属性,进而根据事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将其至少分为两类。例如,按照物品的颜色这一显著外部属性进行分类,并利用这个属性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分开。常见的外部属性分类有颜色分类、大小分类、形状分类等。
(3)数感。主要指对数字、数学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和敏感度。婴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建立数感、进行推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照护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数学语言与婴幼儿交流,以及设计一些计数、排序、分类、堆叠的游戏活动,帮助婴幼儿有效地建立数感。比如,让他们整理自己的鞋袜,进行两两配对;鼓励他们整理玩过的玩具,对玩具进行分类。
不同月龄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要点如表5-7所示。
表5-7 不同月龄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要点
注:参照《浙江省家庭和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试行)》。
(二)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与游戏
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方式皆可称为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音调、说话、肢体动作、文字叙述以及绘画等,其中说话是语言发展中最普遍的形式。婴幼儿阶段大脑皮质的语言区特别敏感,可以帮助婴幼儿将听到的语言进行记录和整理,婴幼儿从几个单个无意义的发音出发,逐渐发展出千百个有意义的音节、单词等,逐渐将这些单词根据语法规则结合起来,形成短句、句子等。0~3岁是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能力发展具有以下作用:①自我建构作用。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人言语沟通来传递信息,并通过他人的反应来建构自我概念;②工具性作用。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息息相关,是婴幼儿用来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③人际交往作用。幼儿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协助情绪发展,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陈述观念,促进社会性发展。不同月龄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要点如表5-8所示。
表5-8 不同月龄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要点
注:参照《浙江省家庭与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试行)》。
婴幼儿语言类游戏可以促进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除了日常照护中的语言回应外,照护者应针对不同月龄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要点设计一些语言类游戏。
1.命名和认识物品 在婴幼儿周围放置一些常见的物品,例如水果、玩具、家具等,然后指着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婴幼儿开口发音,帮助婴幼儿学习和记忆物品的名称。
2.唱儿歌 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引导婴幼儿模仿歌词和节奏,培养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猜声音 播放一些常见的动物声音、交通工具声音、乐器声音等,并让婴幼儿猜测是什么声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帮助婴幼儿认识不同的声音并将声音与物体或动作关联起来。
4.配对游戏 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每张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或动物,让婴幼儿将相匹配的图片或卡片放在一起,说出它们的名称。这可以帮助婴幼儿认识和记忆不同的物品或动物,并练习用语言进行配对和命名。
5.找不同 准备一些图片或物品,其中有几个是不同的,让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差异。
6.填空游戏 使用简单的缺损图片或卡片,如有一只猫没有尾巴,让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推理,说出缺少的部分是什么,并补全名称。
7.角色扮演类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婴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角色特征和情感。例如,用玩具或布偶进行角色扮演,让婴幼儿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和行为。
(三)婴幼儿情感及社会性发展与游戏
情感是人类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表现,情感对思维和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人类对信息的关注、记忆和评估,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情感也是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影响人与他人的互动、情感支持和社会行为。社会性是指人类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社会性涉及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社会行为、情感表达、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社会性的培养需要通过与他人交往,接触社会,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不同月龄婴幼儿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如表5-9所示。
表5-9 不同月龄婴幼儿情感及社会性发展
注:参照《浙江省家庭与社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指南(试行)》。
可以针对以上不同月龄婴幼儿情感及社会性发展要点来设计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婴幼儿达到以下发展:①表达情感,培养同理心。例如,婴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理解不同的情感,并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他人情感、需要的理解和关注;②形成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提高对社会结构和角色分工的理解。比如,婴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家庭成员、不同职业角色等游戏,体验和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特征、职责和互动方式等;③树立规则意识。婴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游戏规则,潜移默化中树立规则意识,理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限制,遵守社会规范;④培养社交技能。同伴游戏、亲子游戏是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形式。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与同伴或照护者进行沟通、分享、合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和技巧等。
(四)婴幼儿身心发展评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颁布了《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规定了0~6岁(未满7周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的内容及测查方法等。评估内容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为主。其中大运动关注粗大动作的发展情况,包括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精细动作主要关注使用手指的情况;语言主要在于对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适应能力包括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行为包括与周围人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国际上常用的婴幼儿发展评估量表主要有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development,BSID),2006年发表了第三版,适用于评估1~42个月的婴幼儿。评估采用了观察法、记录和标准化测试,以评估婴幼儿在运动、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研究领域的标准化评估工具。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如表5-10所示。
表5-10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