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风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婴幼儿是易感人群。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极易引起暴发传染,是家庭和托育机构应引起重视的传染性问题之一。
(一)病因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是限于人类的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乙醚等均敏感。患者是风疹唯一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较多,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传染期主要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二)主要表现
风疹的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一般为1~2天,婴幼儿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现象,以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患儿可出现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
婴幼儿发热后1~2天开始出现皮疹。面颈部皮疹通常最早出现,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可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通常不出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为2~3 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躯干皮疹一般持续1~4天后消退,婴幼儿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出现肿大,有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疼痛等表现。部分风疹患儿只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肿痛而无皮疹。
(三)风疹患儿的回应性照护
风疹患儿一般症状较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针对出现的症状加强照护。
1.体温调节 风疹患儿应注意休息,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注意观察风疹患儿体温,衣物应适量,棉质、宽松为宜,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做好预防措施。
2.皮肤照护 风疹患儿一般在潜伏期和前驱期并无痒感,但出疹期不同部位出疹后患儿感觉到不适。为避免患儿抓挠皮肤,应及时修剪患儿指(趾)甲,小婴儿可用纱布包起或戴上小手套。出疹部位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附或康复新液。患儿若有出汗应及时为其清洁皮肤,更换衣被,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无渣屑。
3.饮食照护 患儿的饮食应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主。应禁止患儿食用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