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异常情况的照护

三、睡眠异常情况的照护

在婴幼儿期,睡眠占据其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助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总体功能形成,对体格、认知、神经运动和气质发育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夜间睡眠效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为了解婴幼儿的睡眠情况,家长可以通过“睡眠记录表”或“手账”等形式客观记录婴幼儿的睡眠情况。标准化的睡眠日记记录的信息包括婴幼儿就寝时间、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和时间、深睡眠时间、白天小睡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长短等。随着科学的发展,更多新技术可以运用到婴幼儿睡眠的评估中,比如婴儿记忆床垫,通过监测婴幼儿睡眠时的呼吸频率,可以获取婴幼儿较长时间的睡眠状况。当婴幼儿在睡眠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常常预示着其睡眠出现问题,家长要留心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恰当的照护。

1.打鼾和用口呼吸 轻微打鼾通常对婴幼儿无害,可能是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过敏体质婴幼儿可能会在花粉季或感冒时加重打鼾现象。长期持续打鼾可能会引起呼吸暂停,导致缺氧,影响大脑发育,长期打鼾也会打断婴幼儿睡眠,使睡眠时间变短。家长要及时关注婴幼儿情况,避免意外发生。

用口呼吸属于不良习惯,长期用口呼吸会影响婴幼儿面部发育,导致口腔干燥,抵抗力降低,影响睡眠质量。家长要及时观察,发现问题。如果是因为婴幼儿鼻屎导致鼻孔堵塞影响呼吸,家长可以通过海盐水冲洗鼻腔的方式帮助婴幼儿呼吸顺畅,如果因为鼻炎或腺样体肥大,则需尽早带婴幼儿就医。

2.夜惊和噩梦 夜醒一般表现为哼哼唧唧,甚至突然尖叫哭醒。此时家长要查看婴幼儿是否有身体异常,比如有疼痛、大小便排泄等情况,需要及时解决婴幼儿生理需求。如夜惊没有任何生理问题,则可用言语、抚摸、抱、哺喂等方式进行安抚,帮助婴幼儿认清环境,重新进入睡眠状态。还可以用灯光、声音甚至抱出房间等方式将婴幼儿唤醒,使其脱离大哭状态。

3.摇头 婴幼儿入睡后常会出现高频率摇头,有时甚至会将自己摇醒。摇头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枕秃,此时家长不必过多担心与焦虑。婴幼儿摇头出现的可能原因很多,如多汗引发湿疹或头皮痒,需要通过摇头摩擦来缓解,家长可以通过温度调节帮助婴幼儿缓解出汗及湿疹情况;神经发育不成熟,兴奋度高;前庭发育尚不完善,长大了会好转,家长可以通过荡秋千、骑木马等方式改善。

4.频繁夜醒 频繁夜醒可能和胀气、过饱、消化不良、过热、白天受惊吓等因素有关。婴幼儿的睡眠没有大人成熟,夜醒是正常现象,如果夜醒频繁,家长则需理智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有时候婴幼儿发出哼唧声时,家长不必立刻安抚,可以装睡等待其自行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阶段。

5.婴幼儿睡眠误区

误区一:玩累了就困了。

通常情况下,婴幼儿越累越难以入睡,且很难安抚而出现“闹觉”。尽管到最后,婴幼儿会睡着,但是入睡后婴幼儿常会出现夜惊,或小睡之后哭闹的情况。“玩累了就睡”的做法会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误区二:婴幼儿看着精神很好,没有要睡的信号。

由于大脑神经发育的特殊性,婴幼儿自身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其困倦信号不容易被发觉,反而表现出越困越兴奋。因此照护者需要了解婴幼儿的睡眠特点及间隔时间,必要时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婴幼儿可能很快就能入睡。

误区三:睡眠习惯不用培养,长大就好了。

睡眠和大脑的发育息息相关,儿童的睡眠确实会比婴幼儿期要好,但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母亲和宝宝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会为婴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区四:睡太多了不好。

新生儿大脑飞速发育,白天一大半时间在睡觉,睡眠是其生理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睡眠在白天和夜晚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状态,睡眠对体力的恢复、对记忆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家长应该考虑在婴幼儿睡醒状态下进行早期学习促进,而不用担心睡太多影响智力发育。

扫码在线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