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婴幼儿自我控制行为

二、引导婴幼儿自我控制行为

婴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抑制优势反应、抗干扰的能力,以及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不同的心理过程。自我控制行为可以分为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行为的自我抑制。由于婴幼儿的神经调节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所以认知功能不够完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其中,行为抑制能力不足常表现为喜欢动来动去,坐不住;做事分心,控制不住走神,抗干扰能力弱;粗心、马虎,经常在细节上犯错误;做事容易拖沓、磨磨蹭蹭,效率低下等。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常表现为没有耐心,容易发脾气、哭闹,不易安抚,对自己表现不满意,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等(图6-13)。

引导婴幼儿自我控制行为的回应性照护主要通过照护者自己的情绪行为控制示范,采用积极的教育态度,教授婴幼儿调节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具体回应性照护方式。

图6-13 婴儿哭泣

(一)提供积极的反馈

当婴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行为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例如亲吻、拥抱或表扬。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和赞赏,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自我控制行为。

(二)培养婴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照护者可以通过鼓励婴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教授一些放松技巧或为他们提供安慰和支持来帮助婴幼儿掌握情绪调节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照护者可以鼓励婴幼儿参与简单的任务和活动,如穿衣、自己拿餐具、整理玩具等。这些自理活动让婴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促进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

(三)提供积极的模范行为

照护者的行为和反应会对婴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照护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提供积极的模范行为,如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