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机构如厕环境创设要点
如厕环境的优劣对于幼儿是否能轻松如厕至关重要。保育师应该注重良好如厕环境的创设,因为丰富的环境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如厕意愿,帮助幼儿理解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地如厕,又可以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如厕环境的创设可以从物质环境创设和人文环境创设两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如厕物质环境
托育机构可以在厕所或生活照护区设置一个尿布台,方便给婴幼儿更换尿布,特别是开设婴儿班的托育机构,尿布台是必备的(图3-50、图3-51)。尿布台的尺寸、面积应符合婴幼儿生长发育要求,台面铺上软硬适宜的垫子,使婴幼儿躺在上面感觉安全、舒适。尿布台四周需要设置更换尿布所需物品的摆放区,保育师在摆放区内提前准备好婴幼儿更换尿布时可能需要用的物品,如干净的尿布、隔尿垫、毛巾、婴儿纸巾、婴儿湿巾、护臀膏、垃圾桶、小盆等,这样保育师在抱婴幼儿到台面时,物品都在触手可及之处,方便及时为婴幼儿更换尿布,同时也能保证婴幼儿的安全。每次更换尿布后,保育师都需要对尿布台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尿布台的清洁卫生,特别是为病儿更换尿布后尤其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造成疾病传染。
图3-50 托育机构尿布台环境一
图3-51 托育机构尿布台环境二
幼儿如厕前,保育师应事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如厕环境,包括空间大小、光线、通风等的准备,坐便器、便池、马桶、地面的清洁消毒等的准备(图3-52、图3-53),以及幼儿洗手肥皂(或洗手液)、擦手毛巾和厕纸的准备等。
厕所环境通常应保持地面干燥、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无异味的状态(图3-54、图3-55),不要出现较暗、有破损的地方,如果出现破损处应及时修缮。环境不够规整可能导致幼儿不愿意去厕所。马桶上加上马桶圈或马桶垫可使幼儿在如厕时感到更加舒适。建议保育师每日在幼儿午睡后及离园后,分别对厕所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保育师应根据班级幼儿实际需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方便幼儿取用的如厕用品,具体摆放要求参考如下:①洗手液、消毒毛巾、纸巾等用物准备齐全;②水池台面两边各放一瓶洗手液并按线摆放,方便幼儿取用与归位;③备好消毒毛巾,一人一巾,未使用的与已使用的分区放置,避免污染、误拿;④将纸巾按幼儿实际需要的尺寸裁好,放在纸盒内,摆放的位置和高低以方便幼儿蹲在便池上或坐在便器上取用为宜;⑤纸巾架或纸巾盒的安装须牢固且便于清洁消毒(图3-56、图3-57)。
图3-52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一
图3-53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二
图3-54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三
图3-55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四
图3-56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五
图3-57 托育机构如厕环境六
托育机构班级的厕所墙面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保育师可以将必要的保育规则融入墙面环境中,创设隐含规则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厕所,可以在厕所的墙上、门上贴幼儿喜欢的照片和图画等。
(二)创设促进幼儿如厕的人文环境
温馨、轻松的如厕环境有助于幼儿克服不愿在托育机构如厕的紧张情绪,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保育师应在每个活动的过渡环节提醒幼儿如厕,做到语气亲切柔和,且不强迫幼儿如厕,允许幼儿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如厕。对个别排便困难或不会蹲便的幼儿,可允许幼儿使用坐便器,保育师也可适当陪伴,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使其逐步学会自己如厕。保育师可以利用墙面创设故事情境,比如在厕所墙面上粘贴幼儿熟悉的故事角色,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帮助幼儿轻松如厕。在厕所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也可以起到缓解幼儿心理排斥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如厕。对将排泄物不小心弄到身上的幼儿,保育师需要做到不批评、不埋怨、不当众换洗,耐心地安慰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心思细腻的幼儿(图3-58、图3-59)。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保育师可以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比如告诉幼儿当他尿湿裤子时要马上告诉老师,且在幼儿做出这些行为时给予积极肯定与鼓励。保育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如厕规则,引导幼儿做到安全自护,如人多时不着急,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注意地面,当心滑倒等。
图3-58 保育师安抚幼儿情绪
图3-59 保育师陪伴幼儿完成便后清洁
畏惧大便是幼儿进入托育机构后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由于害怕、紧张,不愿在托育机构里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拉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需要成人陪同;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往往容易让幼儿因紧张心理而不愿来托育机构,也可能会导致家长和托育机构之间的误会。因此,需要保育师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和了解,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