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更换场景中的回应性照护
婴幼儿皮肤娇嫩,为了避免排泄物长时间存留在尿布中刺激皮肤而使婴幼儿长尿布疹,建议保育师每隔3~4小时观察一次婴幼儿排便情况,看看是否需要更换尿布。保育师可以根据以下操作进行婴幼儿尿布更换。
(一)认真观察,识别婴幼儿需求
一般来说,婴幼儿感觉不适,需要更换尿布都是有迹可循的,作为一名敏感的保育师,应该密切观察婴幼儿,学会识别他们所释放出的排泄线索,对婴幼儿的更换尿布需求做出及时且恰当的回应。
婴幼儿排尿的表现要比排便更容易察觉,照护者可以通过尿布的指示线(一般黄色表示未尿,绿色表示尿了)和重量判断婴幼儿是否排尿、是否需要更换尿布。婴幼儿在排便时大多会表现出突然停住、憋气用力、脸色泛红等行为,当照护者看到婴幼儿表现出这些信号时,可能意味着婴幼儿正在进行排便。排便完后,粪便在臀部产生的不适感可能会引起婴幼儿哭泣,此时保育师需要敏锐地识别出婴幼儿哭声,及时确认,并迅速为其更换尿布。
(二)做好尿布更换准备工作
1.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卫生,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室温保持在26℃左右,尿布台干净、整洁(图3-1、图3-2)。
2.物品准备 隔尿垫、干净的尿布、毛巾、婴儿柔湿巾、护臀膏、垃圾桶、水盆等(图3-3)。
3.保育师准备 修剪指甲,摘除饰品,洗净双手。
图3-1 托育机构尿布台一
图3-2 托育机构尿布台二
(三)回应性尿布更换的方法
保育师在准备换尿布前需要先确定所需的物品都在伸手可及的范围,绝对不可以将婴幼儿独自留在尿布台上,避免婴幼儿因扭动、翻身等行为发生跌落的危险(图3-3)。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尿布更换操作。
1.出示新尿布,进行感官刺激 更换尿布时保育师可以向婴幼儿出示新尿布,与婴幼儿进行互动,让婴幼儿感受尿布(图3-4),对婴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训练,这些训练刺激会像手电筒一般照亮后续一系列发展行为。
图3-3 尿布更换物品准备
图3-4 出示新尿布,进行感官刺激
2.脱掉脏尿布,温柔清洗屁股 脱掉婴幼儿的裤子,打开其身上待换下的尿布,观察婴幼儿的排泄情况。
(1)小便。先将脏尿布轻轻抽走(图3-5),然后将脏尿布扔进垃圾桶(图3-6),保持婴幼儿臀部的干爽。
图3-5 将脏尿布轻轻抽走
图3-6 将脏尿布扔进垃圾桶
(2)大便。要留意婴幼儿大便的性状,确认大便的量和颜色,观察其是否存在拉肚子或便秘等情况,通过对大便的观察及时发现传染病。先用尿布的干净部分轻轻擦掉大部分大便(图3-7),再用浸水拧干后的纱布或婴儿专用湿纸巾温柔地清洁臀部(图3-8),或用温水清洗干净臂部(图3-9),然后等臀部自然晾干或用毛巾擦干,如有必要可涂抹护臀膏(图3-10)。需要注意的是,擦大便时要从前往后仔细地擦拭,做到不漏一处,并将脏尿布和湿纸巾等扔入提前准备好的垃圾桶内。
图3-7 用尿布的干净部分轻轻擦掉大便
图3-8 用湿纸巾温柔地清洁臀部
图3-9 用温水清洗婴幼儿臀部
图3-10 为婴幼儿涂抹护臀膏
3.换上新尿布,重新穿好裤子 给婴幼儿换尿布时,要护住婴幼儿腰部抬起下半身,可以用一只手的拇指、食指与中指夹住婴幼儿的两脚踝,稍微向上托起,使婴幼儿的臀部略微抬高,然后用另一只手将干净的尿布从屁股下方移入(图3-11)。该操作中,保育师需将婴幼儿的屁股保持悬空不与底部的隔尿垫或毛巾直接接触,抬起下半身时也不要只抓着婴幼儿的双脚就往上抬,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婴幼儿脱臼等。接着,一只手轻轻固定、按住尿布,另一只手将一侧的贴胶打开,贴在前面,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侧也贴好。为了确保腰部的舒适感,保育师可将食指插入尿布前面,尿布腰围的松紧一般以留一指宽空隙最适宜。再将两边腹股沟的防漏边条拉好,防止尿液渗漏,最后为婴幼儿穿上裤子(图3-12)。在整个换新尿布过程中,保育师都要注重与婴幼儿的交流、互动,可以提前预告每一步操作,在不断地重复互动中让婴幼儿慢慢理解换尿布这个行为。
图3-11 为婴幼儿换上新尿布
图3-12 为婴幼儿重新穿好裤子
4.更换尿布后的卫生管理 为了预防传染病,保育师为婴幼儿换好尿布后必须洗手、消毒,并做好尿布台的卫生清洁工作。当婴幼儿出现大便较软、较稀等情况时,最好戴上一次性橡胶手套,视情况对尿布台进行整理、清洁和消毒(图3-13至图3-15)。
图3-13 整理、清洁尿布更换台
图3-14 消毒尿布更换台
图3-15 保育师清洁、消毒双手
(四)回应性尿布更换的注意要点与温馨提示
1.回应性更换尿布中双向互动的要点 在更换尿布的过程中,保育师需要做好与婴幼儿的双向互动,这里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回应需求,爱心预告事件。保育师需要认真观察婴幼儿,识别婴幼儿发出的尿布更换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并在更换尿布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前告知接下来的操作步骤,让婴幼儿积累感知,慢慢理解换尿布这个行为。
(2)细心观察,耐心等待回应。在整个尿布更换过程中,保育师要细心观察自己在实施操作行为后婴幼儿的表情、动作等行为反馈,并耐心等待这些行为反馈的发生,及时、灵活调整相关操作,让婴幼儿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3)婴幼儿参与,童心双向互动。保育师要注重尿布更换过程中婴幼儿的参与,形成双向互动,婴幼儿会感到自己是这个行为中的一份子,而不是任人摆布的,这一点需要保育师特别关注。回应性照护就是要保育师把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到照护婴幼儿的每一个过程中。
2.巧用换尿布时间,增加肌肤接触机会 肌肤的接触可以提升婴幼儿的体验感,保育师可以利用换尿布的时间给予婴幼儿揉肚、拉腿等腹部、腿部按摩,让婴幼儿尿布更换环节变得更加开心与舒服。比如,保育师用手掌温柔缓慢地在婴幼儿肚脐周围做顺时针运动,这样可以安抚婴幼儿情绪,也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也可以用双手由上至下抚摸婴幼儿的双腿,或握住婴幼儿的脚踝,两腿轮流做弯曲伸直运动,促进婴幼儿下半身血液循环。
3.尿布顺利更换小诀窍 更换尿布时,婴幼儿一直乱动、不肯静下来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保育师可以尝试让婴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婴幼儿听着自己喜欢的声音等方法转移婴幼儿的注意力,让换尿布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4.尿布感染预防及对策 婴幼儿皮肤薄且敏感,尿布更换不及时是导致皮肤感染的主要原因。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也称尿布疹或红臀,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尿布疹一般发生在尿布覆盖部位,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臀部、生殖器、肛门和大腿根皱褶处等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出现发红、发肿、疱疹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溃烂及感染等情况。
尿布疹的常见原因:①尿布更换不及时,致使婴幼儿的皮肤遭受排泄物长时间的接触刺激;②尿布质地较差,致使婴幼儿的皮肤发生局部摩擦而发红;③尿布清洁消毒不彻底,致使婴幼儿的皮肤被残留物质刺激;④纸尿裤材料透气性差,导致婴幼儿的皮肤过敏;⑤婴幼儿腹泻等。
尿布疹的预防:保持婴幼儿下腹部、臀部、生殖器、肛门和大腿根皱褶处等皮肤的清洁和干爽是预防尿布疹的关键。保育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婴幼儿尿布疹的预防:①给婴幼儿使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优质尿布;②及时更换尿布,减少皮肤与湿气的接触;③用柔软的布或温水清洗尿布区,清洁后轻柔擦拭皮肤;④涂抹适量的护臀膏或凡士林;⑤尿布要勤洗勤换,并做到充分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