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场景中的回应性照护

一、哄睡场景中的回应性照护

充足且有规律的睡眠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所需睡眠的时长,托育机构应根据不同月龄段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托育机构的服务形式,合理安排婴幼儿的一日睡眠时间、次数,保证充足的日间睡眠。并且,在此基础上托育机构能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睡眠安排。同时,保育师应能识别小月龄婴幼儿的困倦信号并及时给予回应,帮助其入睡。

(一)6~12个月婴儿睡眠的回应性照护

1.做到顺应每个婴儿的睡眠节奏 这一时期婴儿睡眠次数较多,保育室内总有处于睡眠状态的婴儿。保育师应顺应每个婴儿的睡眠节奏,保障良好的照护环境,做到婴儿想睡时要尽快哄睡,回应其生理需求。

2.醒后抱一抱,通过抚摸、哄的方式安抚婴儿 保育师在婴儿睡觉期间要不断确认其状态。醒后通过抱、轻轻抚触身体、握手等动作使婴儿安心,等婴儿再次睡着后转移至睡眠区域,不要让婴儿感到不安。

3.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育师要整理出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头部周边及上方位置无杂物。头部周边不放置会掉落及盖住面部造成窒息危险的物品。保育师要看护婴儿睡眠,时刻关注睡眠中婴儿状态,检查呼吸等体征是否正常,注意不要任其处于俯卧状态。

此外,对于小月龄宝宝,合适的室内温度及光线也很重要。婴儿睡眠中体温上升,注意室内暖气温度不要过高,可搭配轻薄的贴身衣物和被褥。保持合适的室内光线以观察婴儿面色及表情。同时,在“哄睡”照护情境中,保育师要注意语言、语气的使用,尤其是对一些哭闹行为,以及在午睡情境中捣乱等行为,保育师要及时回应和反馈。

(二)1~3岁幼儿睡眠的回应性照护

1.午睡前的照护

(1)静态游戏、睡前静心。午睡前的游戏应以静为原则。在幼儿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保育师要避免幼儿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有利于幼儿消化和吸收。保育师可以让先吃完饭的幼儿自由活动,一起念儿歌、轻声交谈或看图书,还可以组织一些“拍手、打电话”等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而且也是幼儿兴趣所在。也可以让幼儿安静地听故事或者听音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2)睡前如厕、做好准备。睡前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要如厕,目的是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托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语言表达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可能会出现个别幼儿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争相模仿的情况,影响了整个班的睡眠。因此幼儿在睡觉前,保育师应安排所有幼儿都去小便,再躺下睡觉。对个别不想或不愿者,保育师要细心观察,充分理解幼儿需求,及时回应与督促。如厕时,要求幼儿不推不挤,不打不闹,避免事故的发生。

(3)睡前检查、消除隐患。睡前对幼儿进行手口检查是关键。避免托班的幼儿将不安全的豆子、珠子、硬币等带到床上,甚至放入口中、鼻中、眼中。保育师在午睡过程中应按时按频率巡视,根据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查看幼儿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最终妥善处理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帮助并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午睡过程中的回应性照护

(1)温馨氛围助睡眠。保育师引导幼儿有序、快速脱好衣服,安静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此时可以播放促进睡眠或让幼儿静心的睡眠曲、轻音乐。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睡眠曲或者轻音乐会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抚慰和镇定。因为托班的幼儿年龄尚小,在托育机构午睡还未形成习惯,所以可能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保育师可以针对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进行轻轻拍、轻轻哼的安抚,让幼儿随着音乐节奏进入甜美的梦乡。在睡眠音乐的选择上,保育师可以选择轻柔的音乐,或者中国古典名曲,既能让幼儿拥有一个恬静的午睡氛围,还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2)特别关照利睡眠。每个班级总有个别幼儿精力特别旺盛,对于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来说,午睡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保育师可以陪坐在他们身边,走进他们,关注他们,给予幼儿关爱性的回应(图4-3),切勿让他们有任何心理压力。

(3)正确睡姿护睡眠。在午睡中保育师应指导幼儿保持良好的睡姿。幼儿的睡姿有俯卧、平卧、侧卧,睡眠姿势关系到幼儿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俯卧压迫心脏,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左侧卧也有同样问题。有些幼儿喜欢趴着睡,甚至蒙头睡,这都是不好的睡眠习惯。因为趴着睡,两腿都要伸直,肌肉就不能完全放松;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能很好地流通,那么幼儿就不能舒畅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影响幼儿的骨骼正常生长。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右侧入睡或者平躺入睡的正确睡姿。保育师要结合幼儿午睡实际,密切观察,切勿在睡眠过程中纠正幼儿的睡眠姿势,影响幼儿睡眠的连续性。

图4-3 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进行睡眠

(4)有序巡视定睡眠。午睡时保育师要多巡视、走动,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的体征变化、呼吸音量等有无异常情况。如有个别幼儿入睡难,保育师应耐心观察,了解幼儿难入睡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入睡。对特殊幼儿要特殊对待,尽量满足睡眠少的幼儿。另外,保育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有尿意时能主动表达。保育师还要关注幼儿的肢体语言。例如,有的幼儿在熟睡中有小便但不会自然醒来,也不会告诉保育师,而是两只脚不停地动,这样的情况表示他要解小便,必须及时叫他起来解小便,小便结束后再及时进入睡眠。

在幼儿午睡前、午睡过程中的照护,保育师可以遵循如下流程:①上厕所,换衣服。上厕所大小便,再换上睡衣及其他舒适的衣物,宽松舒畅地入眠。睡前步骤常态化后幼儿更容易产生要午睡的意识。②读故事给幼儿听。可以读点睡前故事让幼儿放松下来,不要读那些让幼儿兴奋的绘本,听后反而难以入睡。读故事时以平稳安静的声音为好。③盖上被子睡觉。每次睡觉都固定位置,让幼儿安心入被,午睡铺被子的位置要根据幼儿习惯的位置进行安排。④看护幼儿午睡期间,要持续看护幼儿睡眠情况。幼儿睡觉时睡姿会经常调整,有可能被子被掀开,身体没盖住;或中途醒来,梦醒后哭泣等状况出现时要及时处理(图4-4)。

图4-4 幼儿午睡的个体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