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个月婴儿的排泄特点
(一)0~6个月婴儿的排尿特点
0~6个月婴儿还不能进行自我控制,任何情况下都有排泄需求,其膀胱的容量为5~80 ml,并且无法憋尿,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排尿。婴幼儿的正常尿量随年龄而异,尿量过多或过少都不正常。此外,摄入水分的多少、活动量的大小和环境温度的高低等因素也会影响尿量,婴儿的日常排尿量在生病、发热或气温非常高时可能出现骤然减半现象,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就开始排尿,其每日尿量为300~400 ml,2~3个月婴儿每日尿量为400~600 ml。
尽管婴儿的排尿次数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年龄、进食奶量、奶水质量等都有关系,但基本发育规律是年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一般婴儿吃奶后会排尿,当其感到尿布不舒适时就会哭泣。需要说明的是,尿液本身不会让婴儿哭泣,但尿布潮湿会带来不适感。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排出的尿液颜色较深,呈浓黄色,稍显混浊,放置后呈淡红色,这是尿酸盐的结晶,这种情况数天后会自行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来说,此阶段婴儿正常新鲜的尿液大多是无色、透明或呈浅黄色。
婴儿刚排出的新鲜尿液一般是无气味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会出现明显的氨臭味。如果刚排出的尿液除了氨臭味,还有平时没有闻到过的异味,则有可能婴儿的健康出现异常,照护者需要及时送婴儿去医院就诊。
排尿不会有痛感,如果照护者发现婴儿排尿时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现,则可能出现婴儿尿道感染或其他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二)0~6个月婴儿的排便特点
婴儿大便的次数和性状常反映着胃肠道的生理、病理状态,不同月龄及不同饮食条件下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因此观察婴儿的大便情况非常重要。
婴儿排便是无法自我控制的,新生儿最初几天排出的粪便称为“胎便”或“胎粪”。在出生前,胎儿肠道中便已有胎便产生,胎便是其最早的肠道分泌产物。胎便呈黑色或墨绿色,黏稠,无臭味,多在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出生后2~3天排清。有的新生儿胎便排出迟缓,会加重黄疸。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无胎便排出,应考虑是否有消化道畸形。
完全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但不臭,一般每日排便2~4次。新生儿期排便次数较多,每日2~5次,10次内都属于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状态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排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此为“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照护者不必担忧,待婴儿慢慢长大,此种情况会消失。
混合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量多且成形,乳凝块含量增多,略带臭味,每日排便2~3次。
大便的颜色和质地偶有变化是正常的,当照护者发现婴幼儿大便颜色或质地出现短暂异于平常时,无需惊慌,需要继续观察,一般会自行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