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婴幼儿运动与游戏的回应性照护

二、家庭中婴幼儿运动与游戏的回应性照护

(一)家庭中的回应性照护与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运动与游戏

对婴幼儿来说,“游戏即生活”。照护者也应在各个照护环节中“寓教于乐”,将婴幼儿的运动与游戏融入婴幼儿日常照护的方方面面,如表5-16所示。

表5-16 家庭中的回应性照护与不同月龄婴幼儿的运动与游戏

续表

续表

(二)家庭中运动与游戏的回应性照护要点

1.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照护过程中,父母的理解、爱护等情感支持有助于稳定婴幼儿情绪,增强探索欲,培养同情心、同理心等。而过分干预和过度保护,则可能使他们变得沉默内向、情绪不安定、胆小怕事。父母采用拒绝、否认、惩罚、暴力等照护方式,易使婴幼儿无法得到健康、健全的发展,将来易形成残暴、缺乏同情心、出现攻击性行为等负面性格。婴幼儿在与照护者的亲密相处中逐渐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情感和拓展能力。亲子游戏是婴幼儿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

陪伴与交流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亲子游戏是增加亲子交流与互动、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如念儿歌、模仿动物叫声、和婴幼儿一起模仿打电话、听指令拿东西、躲猫猫、拍手游戏、叫名字、照镜子、指认身体部位等。在亲子游戏中,注重婴幼儿认知、语言、情感及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提倡父亲积极参与。

2.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 照护者要将运动与游戏融入婴幼儿照护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玩具、图书、视听材料等(图5-16)。利用公园、博物馆等社会资源拓展婴幼儿运动与游戏的范围,丰富其形式,为婴幼儿提供接触自然、人文环境的机会。

图5-16 在家庭中的游戏

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如今,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味地限制其使用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要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方式与频率。父母在家庭中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可以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丰富婴幼儿的运动与游戏。比如,播放适合婴幼儿观看的内容,与他们一起阅览,并交流互动。同时,要在使用过程中关注婴幼儿脊柱发育、用眼卫生等,切不可让电子产品成为父母陪伴的“替代者”。

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同伴交往是婴幼儿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照护者可以利用各种家庭和社会资源创造和增加婴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婴儿期的同伴交往,往往是单向、非互动的。当婴幼儿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反应时,就有了相对复杂的交流和互动行为。照护者需密切关注婴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的反应与需求,必要时及时介入,对他们进行回应和引导。

3.努力创建良好的居家环境 家庭是婴幼儿早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居家环境要整洁、舒适。为婴幼儿提供整洁、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便于婴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与游戏。比如,在合适位置张贴图案简洁、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挂图,为婴幼儿提供尺寸适当的桌椅、橱柜等家具。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家庭中专门设置符合婴幼儿特点和发育水平的、相对固定和安全的活动区域。

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婴幼儿成长。照护者应结合回应性照护理论与原则为婴幼儿创设温馨的心理关爱环境。在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要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友关系,家人之间应充分沟通,保持一致的养育观念和态度。正确处理家庭矛盾,避免对婴幼儿的忽视,杜绝虐待婴幼儿和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

4.提升家庭照护者素养 照护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对婴幼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照护者应关注自身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保持安定的情绪,摒弃不良嗜好,及时发现和缓解在照护婴幼儿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照护者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婴幼儿发展,有利于婴幼儿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

家庭中的照护者要重视并掌握婴幼儿发展以及运动与游戏的知识理论与技能。无论是父母还是隔代照护者,在婴幼儿照护过程中都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婴幼儿发展理论,学习婴幼儿照护和健康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科学育儿的能力,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要点如表5-17所示。我国隔代照护婴幼儿的情况屡见不鲜,祖辈家长成为影响婴幼儿发展的重要存在。祖辈家长可能由于年事已高,生活圈子相对狭窄,教育视野受限等原因,导致他们对婴幼儿照护的方法并不科学,或与父母的婴幼儿照护行为、观念产生冲突等。此时,需要父母联合托育机构为隔代照护者提供学习科学照护的机会与途径,帮助他们转变育儿观念及意识。在家庭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祖辈家长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科学育儿及回应性照护的实践方法。托育机构可以为祖辈家长开展“隔代教育”家长讲座,拓宽他们的教育视野。

表5-17 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要点

续表

续表

注:参照《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扫码在线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