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养中的回应性喂养照护

三、隔代教养中的回应性喂养照护

隔代教养是指在共同阅读或游戏中,祖辈与婴幼儿在语言、动作、情感、观念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在我国,隔代教养现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非常普遍。有调查显示,在城市地区女性祖辈参与育儿的比例高达70%,而在农村地区,祖辈参与育儿更是普遍,甚至祖辈成为主要教养人,存在大量的隔代教养家庭。祖辈的养育方式、养育质量会影响婴幼儿的发展,因为祖辈、父辈因育儿而形成的独特家庭氛围对婴幼儿发展影响很大。研究发现,支持性的共同养育关系对婴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冲突性的共同养育关系则不利于婴幼儿的发展。

(一)已有研究中隔代教养的优点

(1)减轻年轻父母的育儿压力和经济负担。

(2)与祖辈一起生活能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3)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祖辈的宽容、平和等美德可以通过隔代教养的方式传递给孙辈。

(4)在单亲家庭或是低收入家庭中,祖辈的参与对婴幼儿的自尊、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都具有积极的补偿作用。

(二)已有研究中隔代教养的问题点

(1)父辈家长灵活顺应婴幼儿,祖辈家长易忽视需求。有研究表明,祖辈与父辈洞察能力高低不同,父辈家长在与婴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从婴幼儿视角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解读,而祖辈家长会忽略这些。

(2)父辈家长鼓励自主探索,祖辈家长主导性强。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遇到困难时,祖辈家长有更少的等待,也较少给建议,而是直接动手帮婴幼儿解决困难以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三)隔代教养中回应性喂养策略

(1)增强敏感性,为婴幼儿发展提供适宜支架。家长要增加与婴幼儿之间的非目的性优质时间。非目的性优质时间是指照料者完全陪伴在婴幼儿身边而不去指挥婴幼儿的行动,比如只是在婴幼儿的旁边并随时给予回应,却不指导和约束婴幼儿的行为。例如陪伴在婴幼儿身边做好进餐准备,随时关注婴幼儿的进食需求,等待婴幼儿主动张口时再配合喂养行为。

(2)增强反思意识。在与婴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对婴幼儿的信号保持敏感性,并对自己的互动行为进行自我监控,控制自己占上风的自动化行为,将“所倡导的观念”转变为“所采用的观念”。例如,反思自己是否忽视婴幼儿的咀嚼速度而自顾自地加快喂养频率。

(3)加强代际沟通,促进教养合力形成。父辈应认可祖辈的养育贡献并承担教养主责,祖辈应主动向父辈学习科学的教养观念与方法。有研究认为,祖孙互动不仅有利于婴幼儿的社会化,还能够帮助婴幼儿更好地学习社会的优秀文化。因此,父辈应给予祖辈充分的信任。

扫码在线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