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回应性照护

三、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回应性照护

维持婴幼儿的健康,需要照护者在了解婴幼儿免疫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回应性照护意识,及时回应婴幼儿在营养、温度、睡眠等方面的基本生理需求,更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免疫缺陷,采取脐带残端消毒、皮肤清洁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喂养

母乳是婴幼儿的最佳食品,母乳中丰富的分泌型Ig A更是弥补婴幼儿体内免疫球蛋白缺乏的重要途径。4~6个月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对于某些因母亲患有慢性疾病或用药等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选择优质的代乳品进行喂养。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较长,此期间原则上按需哺乳,当新生儿啼哭时通常就是可以进行喂养的信号。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要指导母亲观察自己的乳汁分泌是否充足,婴幼儿吸奶时是否有力,每日排出的粪便颜色、次数等是否正常。婴幼儿吃完奶后,一般安静入睡,体重日渐增长,并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持续,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逐渐建立。婴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营养相对需求高,消化系统功能虽不断增强但仍不健全,要注意及时、科学地添加辅助食品,防止出现相对性营养缺乏。

(二)保暖

婴幼儿所在房间应阳光充足,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温度尽量保持在20~22℃,湿度55%。婴幼儿皮肤柔嫩,选择贴身衣物时应选择透气、柔软的棉质面料,衣物和包被松紧度应适宜,不要用带子捆绑,避免过紧对皮肤造成压迫或过度摩擦,同时也可保证婴幼儿活动及双下肢屈曲。婴幼儿衣着应简单、宽松、少缝,便于穿、脱,并且利于婴幼儿进行动作的学习与训练。注意按季节、温度增减婴幼儿的衣物与被褥,冬季不宜穿得过厚、过重,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及血液循环。

(三)皮肤照护

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一般需10~14天,此过程中脐带残端部分不断发生变化(图7-3),照护者应使用棉签蘸碘附对脐带残端进行消毒,平时保持残端局部清洁、干燥,尿布前沿应向外、向下翻折,勿遮盖脐带残端以避免潮湿乃至感染。

图7-3 脐带脱落的过程

婴幼儿皮肤娇嫩,且新陈代谢旺盛,每日早晚应洗脸、洗脚和清洗臀部,家中有条件的婴幼儿应每日沐浴,出汗多等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沐浴次数,勤换衣裤。在进行皮肤清洁时,务必仔细检查皮肤的状况,及时发现、记录问题,对眼、外耳道、口腔、鼻腔及臀部进行精心护理。沐浴后,应注意擦干婴幼儿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婴幼儿前囟部位头皮容易形成鳞状污垢、痂皮,可涂植物油待痂皮软化后再进行清洗,切勿暴力搓洗以免发生破损。婴幼儿耳部及外耳道,每日应及时清除污垢,鼻腔若有分泌物,用棉签蘸温开水软化、擦除。保持皮肤清洁、完整,是避免婴幼儿通过此途径感染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则。

(四)预防意外伤害

随着年龄增长,婴幼儿不断习得新的动作技能,对世界万物的认知不断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因本身的动作、认知等方面的限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成为造成婴幼儿身心创伤乃至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照护者应与婴幼儿保持较近距离,专人、专心看护婴幼儿,不要在看护过程中从事其他非必要活动。切勿让婴幼儿处在无人看护的状态下,勿让家庭中其他未成年人看护婴幼儿。婴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照护者应注意自身的安全行为规范,在日常照护中融入安全相关的教育,教会婴幼儿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树立安全意识。以上提到的回应性照护要点,是针对婴幼儿免疫功能特点提出的预防疾病的关键,与婴幼儿的睡眠等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促进婴幼儿的健康。